生活中心/陳佳鈴報導
▲若未洗手、特別是接觸過鍵盤後再碰觸吐司,竟導致吐司表面大面積變黑,顯示潛藏大量細菌。(圖/翻攝醫師粉專)
現代人常在工作中匆忙進食,卻忽略手部衛生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兒科醫師傑登近日分享一項實驗,透過不同潔淨程度的手觸摸白吐司,觀察其變化,結果顯示,若未洗手、特別是接觸過鍵盤後再碰觸吐司,竟導致吐司表面大面積變黑,顯示潛藏大量細菌,令人震驚。
兒科醫師傑登日前在臉書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指出,他準備了5片一模一樣的白吐司,並觀察它們在5種「不同狀態的手」摸過並靜置一段時間後,究竟會出現什麼變化?
白吐司若給5種不同狀態的手摸過,發霉情況也會截然不同。(圖/翻攝自「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臉書)
傑登表示,這5種狀態分別是「完全沒碰東西的手」、「用肥皂洗過的手」、「使用過酒精乾洗手的手」、「完全沒洗的手」、「拿來擦過電腦鍵盤的手」。結果顯示,前2種狀態的影響並不明顯,但不論是用酒精乾洗手、沒洗手甚擦過鍵盤,都會導致吐司嚴重發霉。
兒科醫師傑登指出,酒精、次氯酸水與乾洗手雖具消毒作用,但無法有效去除汗水、油脂與髒污,也未必能全面殺死所有細菌與病毒,因此只能作為輔助清潔工具。他強調,最安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仍是以清水與肥皂徹底洗手,並至少搓洗20秒以上。傑登提醒民眾應養成「先洗手、再進食」的習慣,才能有效預防病菌經由手部進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