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越南進口的大白菜被驗出農藥「賽速安」超標,38,370公斤毒菜險流入市面。(圖/翻攝pixabay)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5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結果,再度查獲台灣民眾常食用的「大白菜」農藥殘留超標!來自越南的兩批進口大白菜,被驗出禁用農藥「賽速安」(Thiacloprid)殘留超標,總量高達 38,370公斤,全數依法退運或銷毀,未流入市面。
▲賽速安(Thiacloprid),又稱噻蟲啉、賽果培,通過刺激菸鹼型乙醯膽鹼受體來中斷昆蟲的神經系統,用以控制咀嚼式與吸吮式作物害蟲,主要是蚜蟲和粉虱。(圖/翻攝網路)
根據食藥署公布資訊,這次違規的兩批大白菜皆由雲林地區貿易商進口,詳細情況如下:
竤瑄貿易有限公司:從越南進口 19,050公斤大白菜,檢出農藥賽速安 1.7 ppm,超過我國容許標準(1.0 ppm)。
瑋鏻有限公司:進口 19,320公斤大白菜,亦檢出賽速安 1.7 ppm,同樣不合格。
食藥署表示,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含有過量農藥的食品不得輸入台灣,這兩批產品皆於邊境攔截,全數進行退運或銷毀。
▲大白菜是酸菜白肉鍋不可少的鍋底食材。(示意圖)
「賽速安」為一種新煙鹼類殺蟲劑,常用於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花椰菜)防治跳甲與蚜蟲。根據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2020年報告,因其對人類內分泌系統具有潛在風險,歐盟自2021年起全面禁用。
台灣目前則仍在《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範下允許其使用,不過標準上限為 1.0 ppm,一旦超標仍視為違規食品。
▲農業部指出,大白菜出現黑點仍可食用,不影響營養成分。(資料照)
食藥署強調,邊境查驗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對進口農產品採隨機抽檢與高風險產品加強查核。近年越南進口蔬菜在台市場逐漸增加,其中大白菜因為烹調用途廣泛(如火鍋、燉煮、醃漬),是民眾日常重要食材。
食藥署提醒業者,進口農產品應確實查驗來源與農藥使用紀錄,否則不僅商品將被退運或銷毀,還可能列為重點查驗對象,提高未來進口風險與成本。
雖然這次問題產品已被邊境攔截,但食藥署也提醒消費者:儘量選擇信譽良好的通路購買蔬菜;清洗時可用流水沖洗、去除外葉並用清水浸泡,降低農藥殘留風險;多樣化選擇蔬果,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種來源產品。
近年進口蔬菜屢見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凸顯全球食品貿易風險。台灣雖已建立邊境查驗機制,但源頭管理與跨國監督機制仍有待強化。消費者除了倚賴政府把關,也需提升食品安全意識,才能真正守住「從農場到餐桌」的健康防線。
▲大白菜,10元,自採,結帳(圖/翻攝自爆怨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