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醬油是重要的調味靈魂,但醫師黃軒表示,它可能會悄悄危害心血管健康,除了高鹽會傷害血管彈性,導致高血壓外,醬油經高溫烹調,會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因此,民眾應該在炒菜後再放醬油,避免長時間高溫烹調。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列舉醬油的潛在危害,例如化學調製醬油內含食品添加劑,會危害代謝系統與心血管健康。高鹽價醬則是最直接的「隱形鹽炸彈」,人只要蘸一下就可能鈉含量超標,會大增動脈硬化、血栓的風險。
「高溫老抽,更可能釋放出潛在致癌因子!」黃軒提醒,許多醬油,例如老抽(在醬油加入焦糖煮成,顏色較深、味道較甜),鈉含量不低,若再加上猛火爆炒,會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這些物質長期積累不僅增加癌症風險,也可能損害血管彈性。
他建議,民眾烹煮食物、使用醬油時,應最後放醬油,以避免醬油長時間處於高溫下,且每天用量控制在10cc內。另外,醬油的種類要選「低鈉、淡口」,來取代「高鹽、老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