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健檢見「肺部陰影」嚇壞 名醫揭肺結節真相:早篩早治肺癌非絕症
  • A-
  • A
  • A+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圖/苗栗醫院提供)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圖/苗栗醫院提供)

「醫生,我胸部掃到一個結節,會不會是癌症?」這是許多民眾在健檢報告中看到「肺結節」時的第一個焦慮反應。這個聽起來有些嚇人的名詞,究竟是虛驚一場,還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透過兩個截然不同的真實病例,為大眾揭開肺結節的神秘面紗,強調早期發現、精準追蹤的重要性。

許多民眾健檢被告知「肺部有陰影」,都會相當緊張,以為是肺癌前兆。(示意圖)
許多民眾健檢被告知「肺部有陰影」,都會相當緊張,以為是肺癌前兆。(示意圖)

虛驚一場?1.2公分「假性結節」免挨刀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分享的第一個案例,是一位在例行檢查中發現肺部有個1.2公分「不規則結節」的病患。面對這個大小與形狀都高度可疑的結節,醫療團隊當下建議立即動刀切除,以防萬一。然而,病患在深思熟慮後,決定先採取保守治療,並在劉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醫學調理。

令人驚訝的是,短短四個月後回診追蹤,這個令人擔憂的結節竟大幅縮小至僅剩0.3公分。最終確定,這只是因感染或發炎引起的「假性結節」,並非惡性腫瘤。這個案例證明,肺結節不一定等同於肺癌,有時只是身體發炎反應的暫時性表現,也因此讓病患幸運地避開了一場不必要的手術。

一名30多歲的幼兒園老師不抽煙也不咳嗽,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肺部有10顆肺結節。(圖/取自蘇一峰醫師的臉書)
一名30多歲的幼兒園老師不抽煙也不咳嗽,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發現,肺部有10顆肺結節。(圖/取自蘇一峰醫師的臉書)

及早發現!0.9公分「毛玻璃樣結節」逆轉肺腺癌

第二個案例則完全不同。一位女性病患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中,發現右上肺部有個0.9公分的「毛玻璃樣結節」。劉博仁解釋,這類結節因影像呈現如毛玻璃般朦朧,常被認為是早期肺癌的特徵之一。

起初半年,結節大小沒有明顯變化,但隨後開始緩慢增大。劉醫師當機立斷,強烈建議進行手術切除。病理報告證實,該結節正是第一期肺腺癌。由於發現得早,癌細胞尚未擴散,手術後病患恢復良好,成功保住了健康。這起案例凸顯了精準篩檢與持續追蹤的重要性,任何微小的變化都不應輕忽。

阿嬤沒抽菸沒家族病史 肺結節2年竟大1倍(圖/翻攝畫面)
阿嬤沒抽菸沒家族病史 肺結節2年竟大1倍(圖/翻攝畫面)

為什麼沒有吸菸,肺癌風險仍高?

近年來,肺腺癌在台灣女性的發生率持續上升,且許多罹患的女性並沒有吸菸習慣。對此,劉博仁分析,除了廣為人知的PM2.5空氣污染與二手菸暴露外,廚房油煙、基因體質(華人女性帶有EGFR基因突變比例較高),以及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都可能是致病關鍵。

不抽菸,不煮菜,40歲女罹肺腺癌,從小住火力發電廠附近,11顆滿天星,肺結節(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不抽菸,不煮菜,40歲女罹肺腺癌,從小住火力發電廠附近,11顆滿天星,肺結節(圖/翻攝自蘇一峰臉書)

劉博仁強調,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公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篩檢工具,其解析度遠優於傳統胸部X光,能發現小至1公分以下的微小病灶。醫師會根據國際《Fleischner指南》來判斷結節的風險,包括結節大於8毫米、形狀不規則或呈現毛玻璃樣、持續增大或出現實性成分、患者屬於高危險族群

若符合上述條件,應積極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花椰菜可抑制腫瘤、降血壓,被封為「抗癌神菜」。(圖/pixabay)
花椰菜可抑制腫瘤、降血壓,被封為「抗癌神菜」。(圖/pixabay)

除了定期篩檢,劉博仁也提醒,日常習慣與飲食是維護肺部健康的基石。他建議從三方面著手:

生活習慣:避免菸害、保持廚房通風、使用空氣清淨機。
飲食建議: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如十字花科蔬菜、番茄、莓果、深海魚類及堅果。並可適度補充維生素D、薑黃素等營養素。
壓力管理:保持良好作息、規律運動、充足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

總結而言,肺結節不等於絕症,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劉博仁建議,50歲以上、有吸菸史或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每年應定期進行LDCT篩檢。若不幸發現結節,保持理性與耐心,與醫師討論後續追蹤計畫,並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動守護肺部,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