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造成口臭的細菌「S. moorei」在大腸癌患者的腸道與腫瘤組織中被大量發現,研究人員推測,口臭持續不斷可能和癌症有關。(示意圖/資料照)
造成口臭的細菌「S. moorei」在大腸癌患者的腸道與腫瘤組織中被大量發現,研究人員推測,口臭持續不斷可能和癌症有關。(示意圖/資料照)

幾個月前,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發文指出「口臭不只是尷尬,而是健康的警訊!」有研究發現,部分大腸癌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腹痛、排便異常,但卻出現持續性的怪異口臭,推斷可能是打開癌細胞「成長開關」的細菌S. moorei已在口腔、腸道定居。如口臭不止還伴隨腹痛,恐是「隱形殺手」已住下來且大量繁殖,建議做腸胃檢查。

細菌S. moorei現形 小心從嘴跑到腸道繁殖

張家銘引述針對細菌「S. moorei」的研究,該菌是嘴巴「臭味製造機」中的一員,部分細菌在人口中專門分解蛋白質,釋放出讓人口氣變臭的硫化氫、甲硫醇,這些就是口臭「臭雞蛋或腐爛蔬菜味」的來源;S. moorei可能來自的日常接觸、飲食習慣。

然而,研究發現S. moorei不只待在嘴巴,還能跑進腸道,甚至在大腸癌患者的腸道與腫瘤組織中被大量發現。張家銘說明,S. moorei如果「在腸道安頓下來」會幫助腫瘤生長,它抓住腸道細胞上的整合素 α2/β1 受體,這個受體本來是幫助細胞維持穩定的,但S. moorei卻利用它啟動癌細胞「成長開關」讓癌細胞快速增殖、延長壽命。

不只釀口臭 也與大腸癌有關

此外,有些大腸癌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腸胃不適,或是腹痛與排便異常,但卻出現持續性的怪異口臭,上述發現讓研究人員思考,未來能不能透過口臭分析來篩檢大腸癌?目前已有科學家嘗試分析呼吸,以找到「癌症氣味指紋」。

張家銘點出,S. moorei不是一開始就是「壞細菌」,但日常生活習慣,造成口腔或腸道環境對它有利,細菌數量不斷增加,最後繁殖失控,可能影響健康,甚至與大腸癌風險有關,S. moorei成為了「隱形殺手」。

建議從口腔衛生、飲食防護 有異常需檢查

如何防堵S. moorei大量增多?張家銘建議從口腔衛生做起,它最愛藏在舌根與扁桃體隱窩,可每天清舌苔去除細菌;另外,含氯己定、二氧化氯、乳酸鋅的「抗菌漱口水」也可以抑制它生長;或是使用含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鼠李糖乳桿菌) 和 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唾液鏈球菌)的牙膏、口含錠平衡口腔菌群,壓制S. moorei繁殖機會。

在腸道方面,吃高纖維食物促進腸道蠕動,可讓壞菌比較難「定居」,也避免吃加工食品與紅肉。如果S. moorei已經進入腸道,可補充腸道益生菌如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與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來對抗。最重要的是多留意,如果口臭不斷、換漱口水沒用,甚至伴隨腸胃不適、排便異常、體重減輕等症狀「千萬不要忽視,可能該去做個腸胃檢查了。」

資料來源:基因醫師張家銘臉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