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33歲的劉先生是個小有名氣的調酒師,由於酒吧生意很好,他時常必須工作到深夜,加上應酬疏於運動、菸酒不離手,體型與腰圍日益增加。1年前他與28歲的吳小姐結婚,兩人都非常想要小孩,但卻遲遲盼不到好消息。一經檢查才發現,原來劉先生的精蟲濃度不到每CC1200萬隻,讓他大感意外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後來,在經泌尿科醫師的檢查與建議後,劉先生工作上轉換跑道,並開始規律運動、戒菸戒酒。半年後他的精蟲品質回到正常,而吳小姐在8個月後成功懷孕。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唐靖表示,不孕症被定義為夫妻或伴侶有規律不避孕性行為一年的狀況下,卻依然無法受孕的一種疾病。在20世紀初期,男性佔不孕症中成因僅15%,但隨著診斷技術進步、社會風氣改變等,近5年數據升高;然而普遍在生殖醫學的評估中,男性成因卻時常被忽視,以致有許多可矯正的因素往往沒有被發現,造成後續人工生產的失敗。
他說,男性睪丸中製造精蟲的功能,事實上遠比民眾想像的脆弱,且容易受到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包括高溫、肥胖、不良飲食等習慣、以及壓力與作息不佳等。
首先,睪丸內的生殖細胞與支持細胞非常容易受到高溫的影響,近期有在考慮讓伴侶懷孕的男性,必須少泡熱水澡、溫泉,並遠離高溫的工作環境,甚至是避免長時間久坐、筆電放在大腿上辦公,或翹腳等動作。其次,肥胖是個男性生育的殺手,過多的脂肪細胞不但可能會轉換男性賀爾蒙變成雌激素,肥胖所造成的慢性發炎反應也可能對精蟲產生傷害,致使精蟲的量與品質都會降低。
再者,如果希望增加生殖能力的男性,應避免可能增加睪丸內過氧化物生成的攝取物,如菸、酒、加工類肉品,取而代之的,應該增加魚油、蔬果、全榖類澱粉、與維他命A和D的天然食物,或可考慮地中海飲食。 最後,壓力與不規律的作息也是很重要的因子之一。日夜顛倒的工作、長時間的夜班,也都證實同時會與性功能障礙與較糟的精液品質有相關。
唐靖呼籲,男性不孕除了面對問題、求診尋求正規的藥物和手術治療以外,不要忘了保持健康才有健康的精子,從自我生活習慣改變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