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腎功能受損常因糖尿病所致,但醫師江守山表示,體內汞含量過高也會危害腎功能,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男子開始慢性腎衰竭,原本被認為是糖尿病腎病變,日後需洗腎,但進一步檢查發現,男子體內汞含量相當高,經過治療、降低汞數值後,腎功能從35回升至63,腎功能回到第2期,而期間並未對糖尿病做額外治療。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其臉書表示,上述男子有20年糖尿病史,過去10年開始出現慢性腎衰竭 ,去年11月時腎絲球過濾率降到35,已是第三期末的慢性腎衰竭,被判定沒辦法治療,以後就需要洗腎,原因是糖尿病罹患超過10年導致的腎損傷。
江守山表示,男子被判定需要洗腎後,便到其門診就醫,但他發現病患並沒有蛋白尿,懷疑腎臟病並非糖尿病造成的腎病變,於是進一步檢查體內重金屬含量,發現病患血中的汞很高,經過20週的治療後,男子血液中的汞下降,腎絲球過濾率從35一路回升,最終回到63,腎功能回到第2期。根據衛福部腎臟病分期表指出,第二期慢性腎臟病還不用進入洗腎階段。
國家環境研究毒物中心表示,大部分人從食物(如魚類、海鮮、米)暴露有機汞化合物(通常是甲基汞),或從牙科填充物暴露汞元素。所有形式的汞都會影響神經系統和腎臟。
食藥署指出,生物在食物鏈所處的位置越高,體內積聚的甲基汞越多,因此,體型較大的魚積存的甲基汞也較多,因此,民眾應多吃多種魚類,勿偏吃某幾種,並保持均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