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若想維護牙齒健康,除了做好清潔工作,吃對食物也很重要。牙醫師謝懷德提到,蛀牙與體質有關,後天因素則是飲食,建議選擇原型食物,尤其含有粗糙纖維,進食過程中的咀嚼,有助於清潔牙齒,此外,也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牙齒問題,幫助預防蛀牙惡化。
謝懷德在健康頻道提到,牙齒的健康有時與體質有關,有些人體質好,天生比較不容易蛀牙,再來是後天影響,包括清潔,平時應養成潔牙習慣,還有飲食,若經常吃精緻飲食,牙齒容易出狀況,建議選擇較粗糙的食物,例如大塊肉類、魚類或甘蔗等,進食過程中需咀嚼,「嚼」的動作有助於清潔牙齒。
如果喜歡吃精緻的食物,例如餅乾、蛋糕,吃完後食物殘渣容易黏在牙齒表面,無形中為細菌提供食物來源,造成蛀牙問題,而粗糙食物能將這些東西磨乾淨,有自淨的作用。
謝懷德舉麵包為例,常見的白麵包與全麥麵包,全麥麵包纖維多,進食過程中,咀嚼次數比較多,提供清潔牙齒的功能,反觀白吐司,屬於精緻食物,吃完後牙齒易黏麵團,更容易引發蛀牙。
最後,就是要定期做檢查,因為牙齒數量多,難保每一顆都健康,依據衛福部健保署規定,13歲以上民眾,每半年洗牙1次皆有健保,且洗牙不是重點,及早發現牙齒問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