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6食物」養出大腸癌!醫示警:容易累、便祕快就醫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大腸癌早期多無症狀,若長期便祕、腹瀉、糞便變細或帶血、體重下降、易疲倦恐是警訊。(示意圖/PIXABAY)
大腸癌早期多無症狀,若長期便祕、腹瀉、糞便變細或帶血、體重下降、易疲倦恐是警訊。(示意圖/PIXABAY)

隨著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增加。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文傑提到,大腸癌早期多半無明顯疼痛感,但若出現持續便祕或腹瀉、糞便變細或帶血、體重莫名下降、容易疲倦,可能是罹癌警訊。另外,他還分享6大地雷食物,包括紅肉、酒精等,多吃恐增癌症風險。

吳文傑在臉書粉專指出,大腸癌早期多半沒有明顯疼痛感,常見線索包括「持續超過2到4週的便祕或腹瀉、糞便變細、帶血(鮮紅或暗紅)、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容易疲倦」。

而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分別是「家族史、曾有大腸息肉、慢性腸道疾病、抽菸飲酒者」。此外,45歲後或有家族史與症狀者,應與腸胃科醫師討論是否安排糞便檢查與大腸鏡評估。

吳文傑分享6大地雷食物,長期過量攝取恐增罹癌風險。分別是紅肉(牛、羊、豬)、加工肉(火腿、培根、香腸、肉乾)高溫油炸或燒烤重鹽重糖醬料含糖飲料酒精。

另外,可以多吃全穀雜糧(糙米、燕麥、蕎麥、地瓜)、高纖蔬果(花椰菜、胡蘿蔔、海帶芽、奇異果、莓果)、優質蛋白(魚類、雞胸肉、豆製品、雞蛋)、發酵食物(無糖優格、味噌、泡菜),有助於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過攝取泡菜時應注意鹽分。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1UTFnk_3_o&t=4534s
▼胰臟癌可預防「後天因素」佔9成!「7大症狀」曝光→臉色發黃、背痛上榜(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