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在官網指出,從腎臟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都可稱為「腎臟癌」,根據腫瘤的細胞型態,分為腎細胞癌、腎盂癌、腎腺癌及其它少見腫瘤(如肉瘤),其中成年人的腎臟癌大多數是「腎細胞癌」,兒童最常見的腎臟癌則是「腎母細胞瘤」。
而腎細胞癌是腎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40歲後發生率會逐漸增加,好發於55歲到75歲,一般男性多於女性,男與女比例為1.9比1,除非極少數與特定基因及家族癌症有關的症候群,而多數腎臟癌都是偶發性的從一個腎臟長出來。
早期腎臟癌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變大,患者會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腫瘤進一步擴散,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假若轉移至其它器官,如肝臟、肺臟、骨骼、腦部,恐引發各個器官的功能失調,其為腎臟癌的末期表現。
王彥傑、董世祥指出,腎臟癌多半在無意中被發現,患者可能出現上述症狀,驚覺不對勁就醫,才發現罹患腎臟癌,且大多數已是中後期。近年來健康檢查逐漸普及,較小的腎臟腫瘤,都可以提早被發現,建議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診斷腎臟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