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x健康妙招

明日(5日)就是節氣「立夏」,代表告別春季,宣告夏季即將開始。古人認為立夏後氣溫會明顯升高,緊接著酷暑將至,伴隨著梅雨季一起到來,農作物也將進入繁衍、旺盛生長的重要時節。命理專家小孟老師提醒,立夏除了遵循傳統習俗,還要小心別犯「4大禁忌」,以免衰運纏身。

週一(5月5日)就是傳統24節氣中的「立夏」,象徵著春季的結束和夏季的開始。中醫認為「立夏養好心,無病一身輕」,此時正是保養心氣最重要的一個時節,來防止心火過旺導致健康問題;而要小心的是,「心悸、失眠、疲倦」等都是立夏常見症狀。(記者:簡浩正)

是否感受到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因為5日就是24節氣的「立夏」了。命理專家表示,「立夏」後氣溫漸熱,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建議飲食上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記者:簡浩正)

天氣開始轉熱,下週一就是24節氣中的「立夏」。專家表示,立夏開始氣溫升高,容易使人心浮氣躁,但卻是把握養心的好時機,別只躲在冷氣房,應適度流汗排出身體裡的熱氣外,適當吃酸能預防流汗過多,生津止渴,夏天盛產的桑葚、紅西瓜、番茄等,都是養心好食材。(記者:簡浩正)

本月5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這天對於古人來說代表的是,「告別春季、夏季即將開始與到來」,命理師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指出,古人通常喜歡把立夏當成溫度開始要明顯升高、酷暑來臨、雷雨增多且梅雨要開始、農作物將進入繁衍和旺盛生長的重要節氣,但這天也有要注意的習俗與禁忌,民眾不可不知。

你知道嗎?全球已知的植化素超過13萬種,其中約200種可供食用,並被廣泛研究證實具有抗氧化、抗發炎與防癌功效。營養學界形容這些天然植物成分為人體健康的「防護英雄」,透過日常飲食攝取,不僅可提升免疫功能,還能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專家建議,最簡單的攝取方式就是每天多吃五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確保各類植化素均衡進入體內,守護全身健康。

「天上聖母」媽祖的生日是農曆3月23日,而今年是國曆4月20日,也就是本週日,剛好是24節氣中的「穀雨」,而穀雨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象徵著春天結束,夏天即將到來。對此,清水夢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分享了有關穀雨日的「7個禁忌」以及「開運方法」,只要遵循這些方法,就能讓你財運大開,有施必有得!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癌症醫師廖繼鼎表示,許多癌症患者常抱怨,已極度養生,卻仍罹癌,然而,事實上,許多人自以為的好習慣正默默地傷害健康。他舉例,許多人每天喝一杯果汁,事實上,根本是「糖水」!大量果糖可能導致胰臟癌、脂肪肝,且讓血糖飆高,成為癌細胞的溫床,吃水果比喝果汁更健康。

清明節是祭祀祖先民俗節日,是在農曆中第5個節氣的第1天,時間為春分後的第15天。今年和去年的清明節落在4月4日,2022、2023年清明節則是4月5日。對此,天文館解釋,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真實位置而定,它其實是一個「時刻」,而非「一日」。

今日開始四天清明連假,依照民俗,4日晚間8時50分才會進入「清明」節氣,不過清明不只掃墓,還可旺財。命理師楊登嵙表示清明節當日有3時段旺財,且12生肖各有紅包擺放的位置,有助旺財開運。(記者:簡浩正)

明日迎接重要節氣之一的「清明」,根據中央氣象署預測,清明節連假四天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天氣變化大,冷熱交替,光是今(3)日上午新北市、苗栗縣及金門縣局部地區可能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中醫師提醒,清明節天氣多變,人體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如何順應節氣季進行養生保健尤為關鍵,建議這個時期生活習慣要配合做到四項注意事項,同時多按身上三個穴道,可以幫助疏肝理氣、健脾胃,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記者:簡浩正)

近日清明連假剛過,不過大家知道嗎?老祖宗還留下了一帖神祕的春季療方──「地菜花煮雞蛋」。這項習俗至今仍在部分華人地區流傳。清明節氣是春季中的重要節氣,在中國南方,人們相信這時候的野菜靈氣最盛,農曆三月時期會將地菜花與雞蛋一同煮食,不僅能清熱祛病,還有驅邪保平安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