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x健康妙招

今(20)日是24節氣中的「春分」,是春天的中分點。命理專家楊登嵙表示,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要注意性寒偏涼菜肴食後,恐有損脾胃而引起腹部不適外,屬鼠、虎、龍、雞等生肖,要注意早晚溫度冷熱變化的影響,可能會發生一些感冒、關節炎或者氣管炎等疾病。(記者:簡浩正)

3月20日(下週四)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這時氣候舒適、白天與夜晚時間等長。不過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表示,還是要留意6大禁忌,並有3個開運方式提供民眾參考,以迎接整年好運氣。

養生逐漸成為風潮,但能否健康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心臟外科醫師許俊傑表示,一名男子不菸不酒,平常規律運動,但在51歲時確診嚴重動脈心臟病。「本來我不解其病因,經詢問後才知道,當時其妻重病,心力交瘁的狀況導致膽固醇上升。」因此,養生不只是行為,「喜樂的心才是良藥!」

228連假結束後,5日即將迎接節氣「驚蟄」。中醫師表示,驚蟄意表萬物驚動、春回大地,但冷暖空氣交替也是各種細菌病毒的活躍時節,因此容易感冒、打噴嚏外,也可能出現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問題,建議此時期保持作息規律、飲食清淡來養肝、調養脾胃。(記者:簡浩正)

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毒素,近來以塑膠微粒最為人關注。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眾多研究發現,不論是吸入或吃進人體的塑膠微粒,均會增加荷爾蒙相關的癌症機率,且會使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至4.5倍。因此,生活中應避開含有塑膠微粒的物品,除了塑膠容器、咖啡紙杯外,「還須注意茶包是否含有塑膠。」他表示,因為茶包泡在熱水中,會釋放大量塑膠微粒到茶水中,危害人體健康。

睡眠對人體健康極為重要。醫師張適恆表示,研究發現,每天晚上10時~凌晨2時是身體組織修復最重要的時間,在此時段睡覺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另有研究發現,若將入睡時間拖延一小時,心臟病的風險都會增加12%;若半夜12時後才上床睡覺,風險更高,可達25%。

紅蘿蔔營養價值高,歐美人常生食,亞洲人則習慣熟食。醫師張適恆表示,紅蘿蔔富含抗癌的植化素,包括木犀草素、鐮葉芹醇,另有「類胡蘿蔔素」。這些營養素在紅蘿蔔皮上含量相當高,因此,民眾可將整根紅蘿蔔洗淨後,先不切塊,連皮煮熟,之後可再加入食用油,健康效益最高。

一名不到一歲的女童在出生2個月大時不斷哭鬧、呼吸急促等情況,母親原以為是感冒送醫卻查不出病因,經進一步PCR才知得RSV(呼吸道融合病毒),還因此住院一週。醫師也預估RSV在台一年造成約10億的經濟影響,家長普遍認為RSV只是「嚴重一點的感冒」,事實上RSV初期症狀輕微不易察覺,且比重感冒更兇險,嬰幼兒從無徵兆變重症只須2天,不得不慎。(記者:簡浩正)

元宵節又稱作「上元節」,也是農曆新年的最後一天,除了吃元宵、提燈籠,在傳統習俗中也有不少禁忌需要注意,以免影響整年運勢。

寒流正影響全台,昨日台灣本島最低溫7度出現在苗栗大河,氣象署預估今日寒流仍會持續影響台灣。但氣溫驟降與天氣濕冷時血壓易升高,進而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風風險;重症醫師也示警,猝死有「70%都是發生在家中」,其中最常在臥室、浴室以及客廳,特別是早晨6時到10時,建議民眾晨間慢慢「開機」起床,並確保站穩後再開始移動,避免頭暈或心血管意外發生。(記者:簡浩正)

今(3)日是上工日、也是24節氣中的《立春》。命理專家表示,屬蛇、豬、虎、猴者為蛇年犯太歲生肖,這4個生肖者建議「躲春」,盡量不出門、不見月光,若得出門,可將紅豆(屬火)數目3顆和8顆分別用紅包袋裝起來,放在左右口袋或一起放在錢包、包包內,助「躲春」順利。(記者:簡浩正)

春節9天連假即將結束,下週一2月3日開工日也將進入節氣《立春》。中醫師表示,春天是養肝的季節,此時就不要再大魚大肉外,可補充些酸性食物;也可透過穴位按摩提神醒腦,且因此時氣候變化大,仍須注意保暖。(記者:簡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