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x健康妙招

2025年大暑節氣將於7月22日晚上9點29分登場,這是一年之中氣溫最炙熱的時節。面對連日高溫,不少民眾透過飲食來調節體感與情緒。其中「大暑吃鳳梨」近年在網路上蔚為話題,被認為不僅能消暑,還有招財開運的象徵。

一年中最炎熱的「大暑」節氣今(22)日登場,命理師高宏寓提醒,正午曬印章、棉被,有助祛濕轉運;各生肖趁勢調整行動與心境,有望迎來下半年運勢反轉契機。(陳韋帆)

今(22)日為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中醫師指出此時氣溫高、濕度大,容易出現中暑、倦怠、食慾不振等情況,除補充水分時可選擇清熱退火的茶飲外,要注意的是此時攝取過多的甜食,反而加重身體負擔。(記者:簡浩正)

今(22)日是24節氣之一的大暑,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氣溫高、濕氣重,這時候身體也特別容易出狀況,像是睡不好、沒食慾等。劉博仁也提醒大暑4大禁忌,包括不要熬夜、不要猛吹冷氣,並且照顧好脾胃、保持好睡眠、適度補水,才是這個節氣最重要的健康之道。

明日將迎接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中醫師指出,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可見該節氣之酷熱,此時午後雷陣雨多,水氣豐沛,作物生長茂盛;然而「暑熱傷氣」濕熱交蒸恐會出現中暑、失眠心煩、腸胃不適等症狀,提醒可透過飲食與穴位保養,順利度過酷暑。(記者:簡浩正)

張忠謀,這位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的關鍵人物,雖然早在2018年從台積電退休,但至今仍是台灣最受矚目的企業家之一。隨著7月10日即將迎來94歲生日,外界不禁好奇:這位堪稱「台灣護國神山之父」的企業領袖,為何高齡仍神采奕奕?他的養生之道與日常習慣有哪些關鍵?

肺癌是台灣最致命、新增人數最多的癌症。醫師廖繼鼎表示,一名52歲男子堪稱健康魔人,運動、飲食、體檢全到位,也無家族史,不咳、不喘,某次因一項癌症指標略微偏高而做了影像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肺腺癌。廖繼鼎表示,肺癌患者未必會出現咳嗽等症狀,「此時,影像檢查相當關鍵。」

小暑節氣於7月7日登場,象徵盛夏來臨、陽氣漸旺。根據民間諺語「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氣候將逐日升溫,也正式進入全年陽氣最盛的節氣區間,從小暑、大暑至三伏天初伏期間(7月7日至8月9日),不僅是調整體質的重要時機,也被視為轉運補財的黃金階段。

2025年的三伏天即將到來,將從7月20日(初伏)一路延續到8月18日(末伏),總共歷時30天,這段時間是一年當中陽氣極盛且濕熱交織的時期,卻也是補陽祛寒、逆轉體質的大好時機!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站,太陽行至黃經105°,今年落在國曆7月7日。諺語說「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此時梅雨已歇、三伏將啟,陽氣最盛卻未至極點,萬物旺長、人心亦躁,若能順勢導陽化火,便可為下半年蓄福聚財。民間流傳開運四招,提供民眾參考。

現代人追求抗老化。醫師李思賢表示,長基因轉錄退化(GLTD)是老化研究中的新焦點,隨著年齡增加,越長的基因越易出現表現下降,而高蛋白飲食會使生物加速老化,相對地,降低蛋白質攝取(例如攝取量減半)則能延長壽命、改善健康狀況。「這意味著,攝取過多蛋白可能帶來分子層級的壓力。」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將部分動物蛋白以植物蛋白替代,有助降低總死亡率。

今日是24節氣中的「夏至」,今年氣候悶熱、濕氣加重,民眾避暑離不開冷氣。中醫師表示,夏至前後氣候雖炎熱,但人體往往處於「表熱裡虛」,若為了消暑多食冰品、手搖杯,容易出現腹瀉胃痛等消化道問題,導致「冷氣病」患者頻繁出現在診間,大多與氣候炎熱又頻繁進出冷氣房所致,建議平時傍晚後可在戶外運動,以增強身體調節溫度的機能。(記者:簡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