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許多上班族都是電腦工作者,長期使用情況下容易造成手腕受傷,嚴重恐會患有「腕隧道症候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李俊賢表示,手腕部反覆性動作、用力動作、不自然操作、對腕隧道施壓及使用振動手工具的工作,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且護理師江思槿也提醒長時間從事電腦工作的人群,更應該注意這些預防措施,避免因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導致的職業病。
▲醫師李俊賢表示,手腕部反覆性動作、用力動作、不自然操作、對腕隧道施壓及使用振動手工具的工作,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圖/資料照)
一名29歲女性長期從事電腦工作,工作9個月後出現雙手痠麻症狀且逐漸加劇。她前往骨科求診,經神經傳導檢查證實罹患右腕隧道症候群。隨後,她來到職業醫學科門診尋求職業病認定。經醫師理學檢查發現,提內氏徵象(Tinel sign)右手陽性,左手陰性,與斐倫氏測試(Phalen’s test)呈陽性反應,最終確診為職業性腕隧道症候群。
李俊賢表示,常見的潛在危害職業工作內容,包括手腕部反覆性動作、用力動作、不自然操作、對腕隧道施壓及使用振動手工具的工作。這些工作內容容易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若懷疑患有職業相關的腕隧道症候群,建議前往職業醫學科門診。經由醫師評估、工作內容調查及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後,能協助確認是否與職業相關。
江思槿提醒,工作時應定時適當休息,雙手交替使用,保持正確的手部姿勢,避免長時間重複同一姿勢。她建議注意手腕施力方式,使用全部的手掌和手指抓握物品,以減少手腕的壓力。此外,減少重複動作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的危害也是重要的預防措施。適度鍛鍊手和前臂的肌肉,可以為腕部提供更好的支持,減少因不良姿勢造成的傷害。
如有必要,可加戴護腕保護,並適度讓手腕休息。適當的休息和正確的姿勢是保護手腕的關鍵。特別是對於長時間從事電腦工作的人群,更應該注意這些預防措施,避免因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導致的職業病。保持良好的工作習慣,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保護自己的健康。
更多新聞:超商有財神光顧?花小錢發票爽大獎 幸運「5地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