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名33歲男子因急性攝護腺炎,而排尿困難、腹脹、腰痠,需要插尿管導尿。(示意圖/資料照)
一般人認為長者才會有攝護腺問題,但泌尿科醫師朱信誠表示,一名33歲男子去年底開始排尿有點困難、腹脹、腰痠,但幾天後就迅速變成急性攝護腺炎,被插導尿管,「33歲就被插導尿管,是會懷疑人生的。」事實上,急性攝護腺發炎好發於年輕與中年男子,症狀包括下腹部疼痛、生殖器疼痛、腰痠等。
朱信誠在其臉書表示,上述患者在去年底開始排尿不順,一開始只是有點排尿困難、腹脹、腰痠,未料,沒幾天直接進化成急性攝護腺炎,發燒加上尿不出來送急診,被插導尿管。「說真的,33歲被插導尿管,是會懷疑人生的。」
他表示,該患者吃了2個月抗生素加排尿藥,雖然狀況舒緩,但仍尿得不乾淨,總是要在馬桶等幾分鐘才尿得出來,且尿不乾淨、尿流細小、夜尿,讓患者快要失去對廁所的信任。
朱信誠表示,後來他為患者進行膀胱鏡檢查後發現,雖然患部不再發炎、排尿不痛,但攝護腺仍顯腫大,而阻塞尿道,導致患者排尿不順。後來他以「水蒸氣消融術」縮小患者肥大的攝護腺組織,患者術後一週後的症狀就大幅改善,「尿從涓涓細流變成滔滔江水。」
衛福部豐原醫院的官網指出,急性攝護腺發炎好發於年輕與中年男性,通常病原體(大腸桿菌或變形菌屬)會由尿道進入攝護腺,因病原體可能藉由排尿或射精時轉移,因此,攝護腺發炎也常併發膀胱發炎或副睪發炎。
急性攝護腺發炎的症狀包括發燒、無力、肌肉痛、排尿疼痛、骨盆腔及會陰部疼痛等類似下泌尿道的症狀。此外,由於攝護腺發炎造成的攝護腺腫大可能導致尿路阻塞的症狀,例如尿滯留。早期診斷可以加速病情的控制,也可以避免次發性疾病,例如敗血症、攝護腺膿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