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散步!飯後「做3事」穩定血糖 醫:掃地也上榜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飯後10分鐘動一動,有助於穩定血糖。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圖/PIXABAY)

▲飯後10分鐘動一動,有助於穩定血糖。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可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圖/PIXABAY)

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擔心血糖控制不當,可能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到,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於穩定血糖,例如在飯後10分鐘內活動身體,能有效預防血糖快速飆升。

魏士航在YouTube頻道指出,餐後別馬上坐著休息,活動筋骨是穩定血糖的關鍵之一,例如「飯後散步」,最簡單、有效的低強度運動,或選擇「騎自行車」,無論室內飛輪、戶外騎行運動,就算是低阻力的騎行,也都有穩定血糖的作用,提高心肺功能,還有「家務活動」,例如打掃、拖地、整理房間,也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魏士航強調,餐後活動可達穩定血糖的效果,但不代表可以隨便亂吃,建議採低糖、低碳水的飲食原則,並遵照「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唯有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才是控制血糖的最佳策略。

另外,上述方法不只穩定血糖,也有助於減重。魏士航曾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提到,他屬於易胖體質,成家立業後體重直線攀升,飲食方面採取5原則,分別是「多吃蔬菜」、「少吃精緻澱粉和加工食物」、「好的料理方式」、「進食順序是水、肉、菜、飯、果,而且要慢慢吃」、「飯後半小時輕鬆運動」,花8個月時間減去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