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肝篩檢「8月起擴大對象」UICC讚台灣防癌成效「死亡率大降45%」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Dr. Adams讚許台灣癌症死亡率已趨於穩定甚至下降。(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Dr. Adams讚許台灣癌症死亡率已趨於穩定甚至下降。(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國民健康署統計,自2004年起,我國肝癌標準化死亡率已下降45.5%、發生率下降41.7%,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死亡率也較1998年減少逾六成;昨起公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1986年以前出生者。台灣在癌症防治上的整體成果,也獲得國際抗癌聯盟(UICC)高度肯定。

台灣曾是肝病大國,因此自民國100年起,將B、C型肝炎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至今,肝癌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顯著雙降。為加速邁向「2025年消除C型肝炎」目標,今年8月1日起公費肝炎篩檢對象擴大至1986年以前出生者,預估將新增200萬人受惠。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癌症非營利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ICC)執行長 Dr. Cary Adams 睽違12年再度訪台,昨與台灣 UICC 會員團體進行交流座談,並出席《深化國際合作 共築癌症防治新未來》記者會。他讚許台灣全民健保制度確保全民享有公平可近的癌症醫療照護,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有效降低癌症負擔,以及四癌篩檢等成果,堪稱全球典範,並呼籲各界攜手建立更公平、具韌性且永續的癌症照護體系。

Dr. Adams與與會成員合影。(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Dr. Adams與與會成員合影。(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Dr. Adams指出,UICC長期致力於匯聚全球癌症防治社群,推動經驗分享與跨國合作,以降低癌症負擔、縮減醫療及照護差距,並確保癌症持續列為全球健康與發展議程的優先議題。UICC總部設於日內瓦,現有約50人團隊,透過與各國會員合作,持續推動全球防癌行動。

他表示,UICC每3至4年會重新檢視重點行動方向,今年公布的六大策略包括:強化以會員為核心(Member Centricity)、提升藥物、放射治療及診斷技術的可近性、建立健全癌症防治體系,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及全民健康保險、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提升對女性癌症(特別是子宮頸癌與乳癌)的關注、強化肺癌防治,包括早期篩檢、治療及危險因子控制

他強調,完善的國家癌症防治計畫與早期篩檢是降低死亡率及控制成本的關鍵,必須搭配明確預算與政府長期承諾。對於台灣的表現,Dr. Adams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台灣擁有完善的全民健保制度、健全的癌症登記系統及高覆蓋率的篩檢服務,癌症死亡率已趨於穩定甚至下降;尤其政府設定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目標,對國際社群而言具有重要指標意義。

衛福部主秘劉玉娟表示,賴清德總統非常重視癌症防治,上任後即帶領政府設定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的遠程目標。她指出,這項重要目標的達成並非僅靠政府即可完成,必須與民間夥伴及國際共同合作。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莊國偉表示,此次邀請Dr. Adams來台,不僅讓他更了解台灣政府與民間在癌症防治上的努力與進步,也希望透過UICC分享最新2025–2028年防治願景,啟發台灣未來策略並開啟更多跨國合作。立委王正旭則強調,在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願景下,癌症防治與照護已是國家優先政策;國會將持續監督並促請行政部門積極落實相關政策,確保所有病友都能獲得公平、持續的照護資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