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養生卻常生病!新研究揭密:「1處」一直處在危機中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張家銘表示,有些人飲食正常、作息規律,卻常生病或覺得累,原因是心裡一直處在「感知的危機中」。(示意圖/資料照)

▲醫師張家銘表示,有些人飲食正常、作息規律,卻常生病或覺得累,原因是心裡一直處在「感知的危機中」。(示意圖/資料照)

近來天災新聞特別多,許多人因此自覺,連身體都不舒服。醫師張家銘表示,今年一項研究證實了這種身心連動的感覺,人看到或感覺到什麼,真的會影響免疫系統。「大腦不是旁觀者,它是免疫系統的指揮官。」因此,有些人雖然飲食正常、作息規律,卻經常生病或覺得累,原因是心裡一直處在「感知的危機中」。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今年(2025)《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人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真的會影響免疫系統的運作。

大腦不是旁觀者 它是免疫系統的指揮官

張家銘表示,研究中,科學家請受試者戴上虛擬實境眼鏡,畫面中出現一個臉色蒼白、咳嗽的「虛擬感染者」,慢慢靠近受試者。結果發現,即使只是模擬情境,大腦卻立刻進入「警戒狀態」,啟動與感知威脅有關的區域,例如前額葉、頂葉與島葉。

此外,大腦還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通知免疫系統準備作戰,讓血液中的先天免疫細胞變得活躍,就像真的碰到了病毒。這也說明,為何人長期處在災難新聞、疫情焦慮或職場壓力中,即使沒感冒、沒病毒,身體仍覺得累、發炎、免疫力下降。

不是「想太多會生病」 而是感知會調動免疫

張家銘表示,該篇研究不是在怪人太敏感,而是傳達一個重要訊息:健康是從感官與情緒開始的。大腦會根據「看到什麼、感覺什麼」來決定是否發出身體的行動指令。這表示,人可以主動去設計自己的心理環境,讓大腦知道「現在沒那麼危險了。」

生活中為大腦裝一扇窗 讓身體學會放鬆

他表示,民眾可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一個更有彈性的心理空間。

• 減少每天反覆觀看讓人焦慮或憤怒的新聞

• 有意識地安排一段「無訊息時段」

• 接觸一些帶來溫暖、希望、安定感的影像或故事

• 練習正念、呼吸、冥想,幫助身體降速回到平衡

• 多花點時間與安心的人相處,或走進自然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1wGMTiJ8&t=3632s
▼不只穩血糖!江守山曝:水果能防心梗、中風!「蔓越莓」超防癌!醫:少量就有效(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