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小便若出現泡泡,且久久無法散去,可能是腎臟出問題。萬芳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劉崇德指出,一名65歲女性健檢發現有蛋白尿,但因無不適症狀,所以並未就醫,1年後再次檢查,報告顯示腎功能異常,接受治療後病情突惡化,出現肺出血合併呼吸衰竭,確診罕見且致命的自體免疫疾病。
劉崇德在官網提到,一名65歲女性患高血壓,平時規律服藥追蹤,並無糖尿病病史,某次進行健康檢查發現有蛋白尿,但當時並無明顯不適,因此沒有進一步就醫,1年後再次檢查,報告顯示腎功能異常,且腎絲球過濾率已降至15mL/min以下,每日蛋白尿排出量為2.6公克,確診「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血管炎」。
患者隨即就醫,接受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治療,未料2週後病情惡化,出現肺出血合併呼吸衰竭,緊急送進加護病房急救,接受氣管插管、血漿置換與血液透析等治療,才保住性命,但因病程嚴重加上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導致她體力大幅衰退,之後須持續服藥與追蹤。
劉崇德解釋,抗嗜中性白血球細胞質抗體相關血管炎(簡稱AAV)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會產生抗體攻擊自身血管壁,導致血管發炎與壞死,腎臟與肺部最易受影響,腎臟血管一旦受損,恐進展為腎衰竭,嚴重者需終身透析,若是肺部血管破壞,可能引發肺出血與呼吸衰竭,危及性命。
劉崇德指出,AAV的常見症狀如疲勞、發燒及體重減經等,症狀非常不明顯,卻是免疫系統開始攻擊血管的表現,蛋白尿更是最早、容易檢查出的異常指標。AAV的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推測與感染或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被激活有關,尤其65歲以上長者是高風險族群,若健檢報告出現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就算無症狀也別輕忽,應盡早做檢查。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提醒,蛋白尿可能代表腎絲球正在慢性發炎,時間一久會導致腎絲球萎縮,使腎絲球或腎小管受傷。雖然偶爾出現泡泡尿不一定有問題,但泡泡若持續不散,應警覺是否為蛋白尿所致。而蛋白尿常見3種原因,包括「生理性蛋白尿、急性泌尿道感染、腎絲球發炎蛋白尿」,其中以腎絲球發炎最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