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抖窮」=壞習慣?醫揭抖腳「6大好處」:促循環、更專注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抖腳不一定是壞習慣。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適度抖腳可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升專注力、轉移壓力。(圖/記者鄭玉如攝影)
抖腳不一定是壞習慣。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適度抖腳可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提升專注力、轉移壓力。(圖/記者鄭玉如攝影)

古人說「男抖窮、女抖賤」,抖腳常被認為做事不沉穩、輕浮,不過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到,抖腳只是中性的行動表現,原因可能出自於身體或心理與人不同。另外,適量抖腳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膝蓋壓力,還能達到提升專注力、轉移壓力的作用。

楊聰財在臉書粉專指出,抖腳原因可能出自於身體或心理與人不同,或是習慣或身體出問題才會產生,包括模仿(習慣)、遺傳、轉移壓力、攝取過多酒精或咖啡因,另外,也可能是身心出現問題,例如「原發性顫抖症、不寧腿、過動症或焦慮症」。

楊聰財提醒,若是經常抖腳,容易讓人感覺「沒定性」,當出現習慣性抖腳問題,且已經造成生活困擾,建議先尋求專業醫療人員檢查,如果不屬於上述身心健康因素造成,可以將抖腳視為小幅度的運動動作,因為抖腳對身心健康也有些幫助。

楊聰財表示,適量的抖腳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緩膝蓋壓力,甚至防止腳麻」,另外,偶爾抖腳還能「提升專注力、轉移壓力、放鬆心情」,只要在不妨礙到別人的情況下,可以適度抖腳,不用過於擔心。

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曾提到,抖腳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在找出口,無須太擔心,但有時也是求救訊號。當人感到焦慮或壓力大時,會反映在身體的小動作,例如抖腳。有的人則是神經系統問題「不寧腿症候群」,晚上或休息時,腿會有強烈想動的衝動,嚴重恐影響睡眠,若抖到讓人睡不著、不適,應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