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接住你/失智人口突破30萬人!長照擴大服務 串連失智照顧資源
  • A-
  • A
  • A+

專案中心/綜合報導

生而為人,我們終其一生努力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采。但你可曾想過,若未來的某一天,被迫遺忘了這些生命中的精采時刻,我們,該怎麼面對?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使長者照顧需求相對增高,而失智症人口也逐年增長。依衛福部推估,目前臺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且有九成居住在社區中;換句話說,照顧家中患有失智症的長輩們,未來將是許多家庭重要的課題之一,接下來我們將透過檢視長照服務的政策,來了解這些長者與家屬們,該如何走進這座保護傘?

鄭邱阿算從外表很難看出她已經高齡81歲了。約莫在一年半前,她被診斷出罹患了阿茲海默症,那是退化性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失智症病例的6成以上。要知道,生病本就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甚至這個病會讓人逐漸忘了周遭的人事物,而要她接受並與疾病共同生活,更難!

被照顧者鄭邱阿算:「頭暈,頭暈住院以後,就突然這樣,就是覺得我走到那邊到廚房,我要拿什麼東西,又要去冰箱看一看,又忘記了,我自己會生氣。」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年,直到半年前,他們從醫院被轉介來到了這裡,一個位於住家附近的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情況才有了改善。

文山職能工作坊負責人蘇俊瑞:「我們利用活動去協助她在,生活上去維持她現有功能,也藉由她在團體的參與,最簡單的社交互動,去維持她跟別人的聯繫。」

事實上,在台灣失智症早已是不容忽視的疾病。根據相關單位推估,2022年底已超過30萬人,佔總人口數的1.37%。預估在未來的20年內,每天將有近48人罹患失智症,等於每30分鐘就增加1位失智症患者。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他們有一個十大警訊,譬如說以前熟悉的東西,現在已經做得不好了,譬如說家庭主婦,菜以前煮得很好,那現在就覺得口味有改變,再來還有就是計算能力有問題,迷路啊,還有就是個性改變,那這些都是十大警訊之一。

衛生福利部自2017年推動長照服務,即擴大服務對象,納入50歲以上失智症者,並積極布建失智照顧服務資源。此6年間,提供失智者相關延緩及預防失能失智課程的,失智據點從134處增加到533處,以及協助疑似失智的個案就醫確診並進行服務管理的共同照護中心,也從20處增加到116處。此外,深入社區各個角落,提供亞健康到失能失智者服務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也從2017年的720個服務據點,成長到13,416個。

台北榮民總醫院諮商心理師婕甯:「因為失智症患者,現在有失智據點跟巷弄長照站,還有日照中心等等的,所以蠻常時候,會依循他們自己個人的狀態,去選擇他們適合的單位。」

至於,該如何申請長照服務?是許多人的疑問。簡單來說可以透過三種管道:拿起電話撥打1966長照專線,或是與居住地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聯繫,若是在住院期間,則可以聯絡出院準備銜接長照服務小組。受理後,就會有專人前來評估,並且依照失能失智者的需求,量身規劃合適的長照服務,例如安排前往日間照顧中心接受服務。但對失能失智者而言,因為身體或認知功能受限,在離家不到10分鐘車程的距離,又該如何前往這些照顧機構?

下午三點,位在汀洲路的日間照顧中心,傳來陣陣聲響,郭林明霞老奶奶是當中的學員,她已經91歲了,眼睛花了、耳朵也不靈光了,有時候需要大聲和她說話,她才能聽的清楚。

就在一個多小時後,老奶奶的女兒郭先瑜來接她了。一週五天,每天大約都在這個時刻,郭小姐都會來接媽媽回家。

家屬郭先瑜:「像我媽媽的話,我都是約早上8點的車子,然後送去那邊,然後下午以4點來接好了,妳看我中間有8個小時,就很好用,我要上課、我要做志工,就覺得很方便。」

他們乘坐的叫做長照交通接送車,這是長照服務輸送與社區機構據點串連,最關鍵的服務項目。它提供了長照失能等級2到8級的長者,往返居家到社區長照機構,甚至就醫的交通接送。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長照交通接送服務遍布全台22個縣市,包含金門、連江、澎湖,共有超過300個特約服務單位。

其實早在十年前,郭林明霞老奶奶行為舉止就慢慢出現了狀況,只是當時,沒人知道這些都是因失智症引起的精神行為症狀,醫學上簡稱叫BPSD。在台灣,有超過 6 成的失智症者會有這樣的症狀。例如懷疑別人偷東西、妄想、幻覺或是突然的激動、攻擊行為等。都是 BPSD 的典型行為症狀,是家屬在照顧時主要的壓力來源。

家屬郭先瑜:「有一次在跟她洗澡的時候,她突然間跟我說,我不知道妳們這邊的收費怎麼樣?可是我沒有錢給妳唷,她就先跟我這麼說,然後我就跟她說,媽媽我是妳女兒耶。」

這樣情況直到一年前,老奶奶跌倒住了院,家人才發現事態嚴重。當時的她被醫師診斷為重度失智症,而在長照需要等級CMS方面也被評估人員判斷為第4級。於是透過長照人員的安排媒合,老奶奶來到日照中心,在白天時段接受日常生活照顧、餐飲服務、交通接送與維持社會參與及社交功能的活動。

三軍總醫院日照中心主任謝嘉娟:我們服務的話,是禮拜一到禮拜五嘛,也是等於上班時間,那我們長者她平常日常生活,也不一定有什麼活動,那她就有點像來上班或上學,那她有比較多的刺激,環境的刺激以及其他人的互動,這樣子對她的功能上,可以延緩退化。

除了日間照顧中心、失智據點之外,當失智症者的病況越趨中重症時,家屬們也可以根據照顧需求及照顧負擔選擇其他服務,例如失智團體家屋或住宿機構等。

台北榮民總醫院諮商心理師黃婕甯:「團體家屋相較來說,我們會跟家屬提,還是有考慮送住宿機構,那這個前期會跟家屬提醒一下,那等到實際發生之後,通常是中後期,家屬有些是下定決心,長輩已經認不得我,我才捨得送機構,所以在不同階段,我們其實會跟他分享,但主要決定還是依照家屬,跟他們家族內的討論為主。」

當長照服務資源,能在不同的失智階段服務需要照顧的長者,也能撫慰照顧家屬的情緒及照顧壓力時,記得適時讓專業人員來幫忙。或許,罹患失智症也不再令人難以接受,更能再創另一段人生的精彩時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