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竟與失智有關!研究:超過「這時間」 失智風險增1.4倍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軒表示,新研究發現,午睡與失智症有相關性

▲醫師黃軒表示,新研究發現,午睡與失智症有相關性。

許多上班族有午睡的習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新研究發現,午睡與大腦衰老之間,可能存在「雙向」關係,當人午睡太多,一年後的失智風險增加,而失智病患一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增加。但他也同時表示,其他研究則顯示,適量午睡有益大腦健康,甚至可降低心臟病風險。「有研究建議,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30~60分鐘。」

黃軒在其臉書粉專貼文表示,美國加州大學一項針對1401人、長達14的研究,近日發現,午睡和大腦衰老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雙向關係。所謂雙向關係是指,當一個人午睡太多,一年後的失智風險增加,一個病患罹患失智症,一年後的午睡時間也會增加。

研究結果顯示,一天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失智風險增加1.4倍。一天午睡頻率超過1次,失智的風險增加40%。

黃軒表示,該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上,引發廣泛關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完全避免午睡。」事實上,其他研究顯示,適量午睡有益大腦健康。例如,有研究指出,午睡可提升記憶力和專注力,甚至能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即使是5~15分鐘的短暫午睡,也能立即改善精神狀態。」

針對如何午睡最健康,黃軒表示,午睡時間不宜過長,有研究建議,午睡時間最好控制在30~60分鐘,可以避免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即醒來後感到更疲倦的狀態。)其次,午睡的時間點也很重要。最好在下午1點到3點之間,這樣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午睡的環境則應為安靜、舒適的地方,以便放鬆地入睡。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