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當近視或老花!30歲也會罹患白內障 醫曝8大警訊、揭6大高風險群
  • A-
  • A
  • A+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開數據,白內障於慢性疾病的排名僅次於高血壓,達41.3%,伴隨著3C產品的使用時間上升,台灣白內障患者逐漸年輕化,30、40歲青壯年族群罹患白內障比例逐漸升高,其中六大高風險群更須注意,包含高齡者、高度近視者、糖尿病患以及長期於戶外工作、眼睛發炎或受傷者皆為白內障高風險族群。

澄清眼科國際院區院長陳矜芸醫師表示,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的使用3C,都有可能讓你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而當白內障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品質還有生活作息時,就已經是適當的開刀時機,一旦確認有白內障的問題,也該記得每半年要定期到眼科回診追蹤檢查,即時關注病情的變化才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期。

陳矜芸醫師表示,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的使用3C,都有可能讓你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圖/翻攝自 Pixabay)

▲陳矜芸醫師表示,刺眼的太陽光、長時間的使用3C,都有可能讓你不到40歲就罹患白內障。(圖/翻攝自 Pixabay)

陳矜芸醫師說明,白內障是眼睛內水晶體老化的疾病,意指原先澄清的水晶體變得混濁泛黃,使得外界光線無法進入,造成視力障礙的一種疾病。白內障的8大警訊包含:出現對色彩敏銳度降低、近視度數飆升、夜晚出現眩光光暈、看東西出現複視、白日畏光、老花突然消失、經常跌倒或時常感覺度數不夠需換鏡片等症狀,都應即早治療。

炎夏逼近,台灣的夏季日照時長大約為13小時,長時間的紫外線曬入眼球,可能造成水晶體因紫外線的累積傷害提早老化,對此,陳矜芸醫師給予幾個夏日防護建議:「除了能夠透過食補或營養補充品來預防白內障,也可以多吃深色蔬菜,如菠菜或是玉米等,這類含有葉黃素、蝦黃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劑成分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另外,夏季外出可以配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的傷害,來延緩白內障的發生時間。」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