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
▲身心醫坦言,近日門診出現許多因為末日預言感到焦慮的病患。(圖/翻攝自 Pixabay)
7月5日末日預言掀起熱烈討論,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王紹丞醫師表示,近日身心科門診出現不少因為末日而感到焦慮不安的病患,出現失眠、心悸、腸胃不適、自律神經失調等狀況。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精準預知311大地震、英國黛安娜王妃之死等重大事件,她在漫畫中明確寫下,2025年7月5日將發生海底火山爆發,引發40公尺高的海嘯,災區將呈菱形擴散,重創台灣、日本、香港、菲律賓等地,其中台灣與日本南部海域將是災情最慘重的地區。
王紹丞醫師表示,門診患者通常會說他們最近天天看新聞像追劇,一邊擔心世界末日降臨,一邊焦慮該如何躲過這場浩劫,有病患甚至苦笑著表示,「本來只是好奇看了一眼預言,結果現在根本停不下來」,連續失眠好幾天,注意力不集中到把咖啡倒進飯碗裡。也有病患因心悸胸悶頻繁掛急診,胃腸不適到天天跑廁所。有些嚴重的甚至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每天精神渙散,工作與生活節奏全亂套。
王紹丞醫師表示,門診中會先用幽默來緩解患者的焦慮「焦慮是人類的基本設定,但別把世界末日預言當成自己生活的唯一重心,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呢」透過門診進行的心理治療,先引導病患釐清內心不安的根源,其實就是對未來未知的恐懼,再搭配認知行為治療(CBT),練習用理性和正向的觀點,教他們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對於症狀嚴重到無法正常生活的患者,王醫師則建議短期內搭配抗焦慮或抗憂鬱藥物,如SSRIs類藥物,迅速穩定病情,改善睡眠和自律神經失調問題,等狀況穩定後再進行心理治療介入,並配合逐步降低藥物劑量。
王醫師最後也幽默提醒:「末日也許總有一天會來,但絕對不是靠焦慮就能避免的」面對未知,理性和樂觀的態度遠比購買逃生包更實際有效。若發現焦慮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不妨及早求助專業人士,重新奪回生活主控權,讓自己當回人生真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