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輕化!醫:「40歲前做1事」大幅降低死亡率
  • A-
  • A
  • A+

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有研究指出,大腸癌逐漸出現年輕化的趨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有研究指出,大腸癌逐漸出現年輕化的趨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每年新增1萬7千多人罹患大腸癌,,且逐漸出現年輕化問題,越來越多30歲年輕人罹癌。黃軒醫師表示,大腸癌年輕化趨勢加劇,已非老年人專利,特別是40至49歲族群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對此,黃軒說明,若40歲前做到「這1行為」,可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黃軒今(3)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中發文,「年輕化趨勢加劇!大腸癌已非老年人專利,特別是40至49歲族群的發病率持續上升」,根據《JAMA Oncology》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若是將大腸癌篩檢的年齡提前至40歲,那麼效益將非常顯著。

研究顯示,從40歲開始定期進行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IT糞便潛血檢查),並持續到50歲之後,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與50歲才開始篩檢相比,可讓大腸癌的發生率降低21%;死亡率降低39%。

至於什麼是FIT篩檢呢?黃軒說明,FIT全名為「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又稱「糞便潛血檢查」,是一種非常簡單且非侵入性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它主要是偵測糞便中是否存在肉眼看不見的微量血液「潛血」。

最後,黃軒建議,若已年滿40歲,主動諮詢醫師,考慮將糞便潛血檢查納入健康檢查計畫,「在40至49歲年齡段開始篩檢,每預防一例大腸癌所需的篩查人數更少,顯示使用糞便潛血檢查在年輕族群中具有很高的效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