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10大行為」超傷腦!醫示警:熬夜1晚大腦老2歲
  • A-
  • A
  • A+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習慣會對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點出「10大傷腦行為」,包括喝酒、愛吃白飯、不運動、不喝水等等,其中根據研究發現,指熬夜1個夜晚,恐會讓大腦老化1-2歲。

黃軒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熬夜1晚大腦就會老1-2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黃軒表示,根據研究指出,熬夜1晚大腦就會老1-2歲。(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有許多看似平常的行為,從飲酒、熬夜到長期焦慮,都可能加速大腦的衰退,並增加患上痴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引此,他整理10種日常行為,看似無關緊要,卻可能對我們的大腦構成長期傷害。

1、愛喝酒:酒精的神經毒性,會導致大腦白質病變,從而影響認知功能、運動控制及情感處理。尤其是在長期飲酒者中,大腦白質的損傷會加劇神經訊號的傳遞障礙。

2、愛吃甜:研究顯示,青春期攝取高糖飲食,可能引發精神健康的問題,如記憶力下降和過動症等。此外,2022年1項研究顯示,若每日超過20%的能量來自於超加工食品,認知能力衰退速度將會加快28%。

3、愛吃炸:油炸食物中含有大量發炎物質和反式脂肪酸,對大腦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研究發現,高脂飲食會促進大腦中的發炎反應,加速認知功能下降,特別是涉及記憶和學習能力的部分。此外,長期攝入反式脂肪酸,可能損害大腦的能量代謝系統,導致大腦對熱量控制失調。

4、愛吃飯:精緻米飯和白麵,屬於高GI的食物,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影響大腦的認知和情緒功能。長期攝取高GI飲食,不僅會增加代謝負擔,還可能使思考和情緒調節變得更加困難。建議主食應採取多樣化,多攝取全穀物,如糙米、燕麥、蕎麥等,有助於穩定血糖,改善大腦健康。

5、愛吃鹹:研究認為,高鹽飲食會通過腸道引發TH17免疫反應,進一步損害大腦的神經血管功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同時,也會擾亂腸道微生物群,導致腸道反覆發炎,可能傳導至大腦,損害認知表現。建議每日鹽分攝取量不應超過5克,並減少食用酸菜、醃漬食品等高鹽食物。

6、愛熬夜:2023年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的1項研究指出,僅僅熬夜1晚,就可能讓大腦的老化程度,相當於增加1~2年的歲數。建議每晚應於11點前上床睡覺,並確保每晚擁有7~8小時的睡眠。

7、容易焦慮:研究發現,長期的心理壓力與輕度認知障礙的發生率密切相關,特別是在長期焦慮者中,失智風險顯著升高。平時要保持心情平和,並及時緩解壓力,有助於減少大腦功能的衰退。

8、不運動:研究顯示,每天坐著超過10小時,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8%;每天久坐逾12小時,失智症風險提高63%;久坐15小時以上、不運動,風險飆升達3倍以上。建議務必定期起來活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保持頭腦清晰。

9、不減肥:研究顯示,BMI過高與中年族群大腦老化加速有顯著關聯,特別是在大腦白質和灰質體積減少方面。此外,還有一項研究發現,肥胖與阿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大腦容量減少密切相關,肥胖可能會加劇大腦萎縮。

10、不喝水:研究指出,輕度脫水(2%體重的水分流失)會對認知功能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記憶和注意力等短期認知能力的影響。建議男性每天飲水1700毫升、女性則為1500毫升,有助於保持認知功能的最佳狀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