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飲不宿醉 暖醫揭「簡單訣竅」:先吃2類食物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李柏賢表示,民眾要注意酒精帶來的健康風險。(圖/資料照片)

▲醫師李柏賢表示,民眾要注意酒精帶來的健康風險。(圖/資料照片)

今天是元旦,歡樂聚會中難免飲酒,醫師李柏賢表示,當酒精(乙醇)會使人反應變慢,更帶來健康風險。至於解酒藥是否真能救場,他表示,酒精的代謝速度是固定的,即便某些解酒藥含有促進代謝的成分,效果仍有限。「解酒藥能稍微減輕頭痛或噁心感,但無法阻止酒精對肝、胃腸的傷害。」他建議,喝酒前應先吃些高脂或高蛋白的食物,並於每杯酒之間喝水,也能降低宿醉風險。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其臉書表示,當酒精(乙醇)進入血液並影響大腦的神經傳遞,就會導致反應變慢、判斷力下降,甚至失去協調能力。這些症狀不只影響人的行為,也可能帶來健康風險。

至於解酒藥能否救場,他表示,酒精的代謝速度是固定的,平均每小時只能分解一小杯啤酒的量,即便某些解酒藥含有促進代謝的成分,效果依然有限。此外,解酒藥能稍微減輕頭痛或噁心,但仍無法阻止酒精對肝臟和胃腸的傷害。「因此,靠解酒藥不如少喝一點!」

他並提供健康的飲酒方式:

1. 吃飽再喝,搭配喝水:

空腹喝酒容易加速酒精吸收,很快醉也易致胃炎。因此,民眾應先吃些高脂肪或高蛋白的食物,每杯酒之間喝水,也能降低宿醉風險。

2. 喝高濃度酒精飲品後喝水,也能稍微降低對食道傷害。

選對飲品,避免混酒:優先選低度酒精飲品,並少喝含糖調酒,因為它會讓人不知不覺喝過量。

3. 慢慢喝,享受氣氛:拉長喝酒時間,別急著乾杯。喝得慢一點肝臟才有時間代謝。

4. 設定「最後一杯」:知道自己的酒量,設定好停杯時間。

李柏賢提醒,酒精能帶來歡樂氣氛,但民眾絕對不能忽視健康隱患。

1. 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提高肝癌、大腸癌等風險。

2. 長期飲酒易致脂肪肝、胃潰瘍甚至肝硬化。

3. 長期飲酒會損害記憶力,甚至引發抑鬱和焦慮。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