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堅果「可降20%死亡率」 營養師籲:這種不建議吃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外國研究指出,吃堅果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圖/資料照)

▲外國研究指出,吃堅果有助於降低死亡率。(圖/資料照)

曾有一項耗時約30年的醫學研究,找了逾11萬名參與者,觀察他們吃堅果的次數與死亡率,發現每天都吃堅果者,死亡率可降低20%,但尚未確定兩者之間的具體原因。而台灣營養師陳冠蓉也曾發文分享,吃堅果時建議挑選正確的種類,高溫油炸的堅果熱量偏高,不建議攝取、低溫烘乾的堅果則能保留最多營養。

過去一項《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堅果攝取量和死亡率呈現負相關,研究耗時約30年,找來約11萬名無癌症、心臟病等病史的參與者, 2至4年進行一次追蹤,參與者提供自己的飲食習慣、食用堅果次數等數據;其中每週吃1次堅果者,死亡率降低11%;每天都吃堅果者,死亡率可降低20%。

不過吃堅果也要分種類,陳冠蓉曾說明,市售堅果主要藉「3種方式」加工處理,第一種為「高溫油炸法」,顏色深、脆口、熱量偏高,油脂經高溫處理容易產生油脂裂變,不建議攝取;第二種為「低溫烘焙法」保留堅果原色、香氣,適合製作堅果抹醬、優格或生菜的配料,建議一天攝取30g(約一天3份堅果)。

第三種為「低溫烘乾法」,加工少,能保留最多堅果營養、植化素,「名符其實的『全食物』」。至於堅果的營養,陳冠蓉指出,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如鋅、鎂、銅)與植化素(如木酚素)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或減肥(但要適量攝取)。

另外,陳冠蓉也分享了挑選堅果3原則,「果仁完整無破損、無油耗味」陳冠蓉說明,碎裂的堅果與空氣接觸的面積增加,容易使堅果受潮或產生油耗味;「密封、小包裝」部分散裝、未密封的堅果產品容易因潮濕而發黴,不慎吃到被黃麴毒素污染的堅果,對肝臟的傷害不容小覷;最後是優先選擇「原味堅果」。

更多新聞:小心釀洗腎!醫籲「10大傷腎行為」應注意 喝水也上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