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據疾管署統計,流感重症通報數高於前4個流感季,死亡病例來到10年最多。(圖/資料照)
今年流感嚴峻,據疾管署統計,流感重症通報數高於前4個流感季,死亡病例來到10年最多,且今年流感季有多位名人殞落,包含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大S徐熙媛,以及高雄骨科名醫吳明峯,因流感併發心肌梗塞死亡,不僅震驚各界,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追蹤近三個月內「流感疫苗」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結果發現保護力、保護對象等等,是網友最常詢問的問題。(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而流感的「保護力有多久」也是不少民眾都有的疑惑,根據衛福部說法,疫苗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網友則補充「前三個月最強,後面慢慢衰退」,並提醒「疫苗要兩週後才有效果」,若近期有出國計劃,應提前接種,加上「口罩戴好勤洗手」,保持良好防疫習慣才能安心享受旅程!
「建議接種對象」同樣受到熱議。根據政府「年度流感疫苗接種計劃」,自2024年10月起,公費流感疫苗分階段開放接種,而2025年1月1日起更「開放全民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至疫苗用罄為止)」,凡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皆可施打;除了高風險、高傳播族群如孕婦、醫護人員、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等,也有醫師建議,凡有赴海外旅遊計畫者,可提前安排疫苗施打,「抗體量比較穩定」,能降低重症與併發症風險。討論區也有護理人員分享,自大S流感併發肺炎驟逝的消息傳出後「整個院所快300支自費流感一天半打光」,顯示近期民眾相當積極預約接種。
▲也有網友關注流感疫苗「能否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圖/資料照)
也有網友關注流感疫苗「能否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尤其與「新冠疫苗」是否能同時施打更是熱議焦點。衛福部解釋道,流感疫苗屬於「不活化疫苗」,且經研究顯示與COVID-19疫苗同時接種,不影響有效性與安全性,因此可一併施打,不過仍建議「左流右新」,施打於不同部位。對此,有網友補充說明「衛福部是說分析了兩支一起打跟只打新冠的人,副作用發生率差不多」,也有網友留言「扛得住嗎⋯⋯」擔憂同時接種會帶來較強烈的不適反應;有民眾根據自身經驗建議道「慣用手打流感比較好,因為新冠的副作用比較明顯,打在右手的話會抬不起來」,若有意施打雙疫苗,不妨先與醫師討論,評估後再決定是否同時接種。
雖然流感病毒無法完全避免,但透過每年接種疫苗並落實良好防疫習慣,仍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減少重症與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