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一名女病患長期胃痛,體重更是莫名往下掉,檢查發現罹患「胃癌第三期」。(圖/PIXABAY)
別以為變瘦是好事,小心可能罹癌了。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女病患經常胃脹、消化不良,近期還出現胃口變差的情況,整個人明顯消瘦,進行手術治療後,發現胃裡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推測是她罹癌的關鍵因素。劉博仁也提醒民眾,要重視腸胃道健康,其為全身免疫、防禦與營養吸收的第一道防線,若常有胃部不適,應立即檢查。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表示,一名女病患常有胃脹、消化不良的情況,通常靠吃胃藥緩解。直到去年,胃口開始變差,體重也快速下降,趕緊做胃鏡檢查,竟被診斷為「胃癌第三期」。所幸手術順利,她目前身體逐漸恢復,術後也接受功能醫學的營養與體質調理。
劉博仁提到,手術中切除了病患大部分的胃,並發現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推測是她罹癌的關鍵因素。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是台灣胃癌的主要元凶之一,這種細菌會在胃黏膜上慢性引發發炎反應,導致胃壁受損,進一步演變成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甚至進入癌前病變,尤其在台灣,中老年人感染幽門桿菌的比例偏高。
劉博仁指出,許多人一旦胃痛、胃脹就靠吃藥解決,卻未察覺背後可能潛藏癌變風險。從功能醫學角度來看,腸胃道健康是全身免疫、防禦與營養吸收的第一道防線,若經常有胃部不適,或曾接受胃鏡檢查發現胃炎、胃潰瘍,務必要主動篩檢幽門螺旋桿菌,及早治療以防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