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旬男走路頻軟腳 竟成人少見「脊髓惡性腫瘤」作怪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病友高先生(左)分享他罹病後治療心路歷程。(圖/北醫附醫提供)

▲病友高先生(左)分享他罹病後治療心路歷程。(圖/北醫附醫提供)

40歲出頭的高先生去年中出現排尿困難、右腳無力抬起,沒想到短短1個月內病情惡化,走路更會突然軟腳、跌倒,經就醫、復健,甚至求助坊間國術館始終未見改善,最後檢查發現竟是罹患脊髓腫瘤,並經切片確認是少見於成人且原發於脊髓的高惡性度膠質瘤(脊髓神經膠質瘤),讓他罹癌後心情一度低落,甚至開始交代妻子銀行密碼等家中大小事;所幸與醫師溝通自費接受質子治療後,腫瘤逐漸縮小,已從需要坐輪椅到現在單側使用柺杖可行動。

北醫質子中心治療案例累積突破500例,北醫大附醫今(14)日舉行記者會,回顧質子中心自2022年8月啟用以來的治療成果,並邀請醫療團隊、病友共同見證這項里程碑。

北醫質子中心治療突破500例;左起為李欣倫醫師、北醫大校長吳麥斯、病人高先生、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劉彥麟醫師。(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質子中心治療突破500例;左起為李欣倫醫師、北醫大校長吳麥斯、病人高先生、北醫附醫院長施俊明、劉彥麟醫師。(圖/北醫附醫提供)

北醫大附醫小兒腫瘤科主任劉彥麟表示,兒童及年輕人的膠質瘤是源自中樞神經系統(腦或脊髓)膠質細胞的惡性腫瘤,分為高惡性度及低惡性度;而高先生罹患的高惡性度膠質瘤不常見於成年期及脊髓部位,病程進展快速,治療需結合手術、放療與化療。

他解釋,質子治療可調控粒子射線在抵達特定深度後釋放能量,避免穿透及傷害腫瘤周遭的正常組織,搭配高速筆型射束、高解析度電腦斷層輔助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針對脊髓或腦部等易受傷害的敏感部位,提供更精準且安全的劑量控制。

北醫質子中心暨放射腫瘤科主任李欣倫表示,質子治療因其高度精準的特色,特別適合治療位於重要器官密集度高的癌別部位,或靠近重要器官、神經、血管等關鍵易受傷害部位的腫瘤,如神經腫瘤、兒童癌症(如腦瘤、神經母細胞瘤、肉瘤等)、頭頸癌、左側乳癌(靠近心臟),以及無法手術切除的肝癌、攝護腺癌等。

李欣倫指出,北醫質子中心成立至今已治療570位癌症病人,國內外病人比例約9:1,治療癌別前五項為頭頸癌、兒童癌症、乳癌、攝護腺癌及肝癌。預計6月起將結合質子治療與新型腫瘤熱治療,帶動國內粒子治療再進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