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蔡壁如曾擔任護理師長達30年,由於工作忙碌,真的難以兼顧家庭,受訪時她除了分享工作辛酸,也揭露護理師在職場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圖/《祝你健康》提供)
五月因為有母親節和國際護師節,洋溢粉紅溫馨色彩。但護理師爆發缺工潮和種種心酸事件,擔任過立委、更曾是台大醫院擁有30年資歷的資深護理師,蔡壁如坦言,雖然很熱愛護理師這一份工作,但也遇過不少辛酸血淚,讓她一輩子也忘不了的是,當年就讀幼稚園、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獨立的小女兒自己跑到台大找媽媽,卻不知蔡壁如正好出差到台南工作,兩人因此錯過。蔡壁如以為女兒走失了,但因人不在台北無法緊急處理而心急如焚,幸好最後是虛驚一場,但母女重逢後第一件事,她沒有抱著孩子痛哭,卻是賞了女兒一巴掌!
蔡壁如無奈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小孩」,事後她感到非常後悔,儘管護理師生涯充滿辛酸,但她仍熱愛這份工作,更將工作的喜怒哀樂視為滋養人生的經歷,另外,她也揭露護理職場面臨的嚴峻挑戰,呼籲政府與醫院應正視護理人力流失問題。
▲蔡壁如提到,常有人問她「若能重新選擇,還想當護理師嗎?」直到現在,她仍會不假思索回答:「是的」。(圖/資料照)
「媽!我來找您」幼女闖醫院,蔡壁如找不到人崩潰
蔡壁如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提到,經常有人問她,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想在醫院裡當護理師,還是成為立法委員?「我會不假思索的回答,想要當護理師」,每次努力把病人救回來,總能獲得滿滿的成就感,再累也會繼續支撐下去,不過也因為工作忙碌,難免會疏忽家庭。
蔡壁如憶起多年前一段驚心動魄的經歷,當時兒子和女兒都還小,但她工作忙到無法接送孩子上下學,只能逼迫孩子自己長大,訓練兒子學會自己搭捷運回家,平時讀幼稚園小班的女兒就由兒子負責陪同上下學。有一次她跟著總醫師到台南一間醫院,接急需葉克膜救命的病患回台大治療,未料竟接到兒子傳來的BB Call訊息,得知「妹妹不見了」,兒子當時年紀小,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等在捷運出口找人,崩潰地哭到嗓子都啞了。
▲蔡壁如一直對護理工作充滿熱情,即使現在不再從事醫護工作,依然非常關心醫療相關的議題。(圖/翻攝自蔡壁如臉書)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小孩」愛的背後是自責
當時蔡壁如雖然順利接到病患、完成任務,但在救護車上卻是滿腦子擔憂著女兒的安危,整個人心神不寧,之後才知道,女兒獨自跑來台大醫院,想給媽媽一個驚喜「證明我長大了」,小小身影在台大辦公區,被蔡壁如的同事發現,進一步詢問得知是「壁如姐的女兒」告知她媽媽出任務了,於是這位同事帶著小女孩到醫院美食街吃炸雞,並將她安置在辦公室。蔡壁如回憶說,「當我回到醫院看到女兒,第一件事不是抱著她哭,而是一巴掌賞給她,那是『第一次,也是這一生唯一一次』打我小孩,事後我覺得做錯了,但你們可以想像,我當時的心情嗎?」
蔡壁如憶述,當時她遠在台南,沒有把小孩照顧好,「哥哥又哭到快昏厥,妹妹卻吃炸雞吃得很開心」,她看到女兒後,忍不住大喊:「你怎麼能亂跑,你怎麼能亂跑,你要先跟哥哥講啊」,女兒卻突然抱著她,說著「媽媽我錯了,我回去跟哥哥道歉」,事後才知道,女兒參加半天的輔導班後,覺得自己能獨當一面,想給媽媽驚喜,才會決定獨自從幼兒園走到台大醫院。
蔡壁如不禁自我解嘲,「一個忙碌到不行的媽媽,就會教出2個懂事的小孩」,這不只是護理師的無奈,也是職業婦女的辛酸,但無論生活還是職場上的喜怒哀樂,她說,都將變成滋養人生的經歷。
▲由於醫院未落實「分級醫療、家醫轉診」,導致大、小病患者都擠進急診,造成護理師工作負荷沉重。(圖/資料照)
健保制度失衡,小病擠進大醫院,害急診被塞爆
蔡壁如進一步談及護理職場的現況,指健保制度自民國84年實施至今,第43、44條規範「分級醫療、家醫轉診」,原意是小病到小診所、大病進大醫院,卻因健保被過度使用,導致大小病患都湧入醫學中心或大醫院,導致護理師們工作負荷沉重。
根據統計,全台領有護理師執照者約30.9萬人,實際投入臨床工作者僅19.3萬人,執業率才6成,離職率卻高達10.9%,其中三成新人三個月內就會離職。蔡壁如指出,若政府能落實健保法43、44條,急診人數將減半,而醫院端她建議需從三方面著手,分別是「薪資、尊嚴與工作時間」。
▲醫院端若想解決護理師離職潮問題,蔡壁如建議,可從「薪資、尊嚴與工作時間」三方面著手。(圖/資料照)
護理師不是僕人,需要被尊重與正常工時
不少新進護理師雖被告知起薪4萬5至4萬6之間,但實際入帳卻是3萬8至3萬9,可能因沒參與公共服務或在職教育等,會被醫院以各種名目扣薪。另外則是尊嚴問題,護理師需處理病患大小事,從急救到如廁、擦澡等,無所不包,有些家屬甚至視他們為女僕,毫不避諱惡言相向,有些更直接擺出大男人主義,瞧不起護理師,總是喊著「小護士」,無視她們的專業。最後一個癥結是工作時間,護理師的交班時間長、排班複雜,導致工時過長早已成常態,讓人身心俱疲。
蔡壁如指出,政府端落實健保法43、44條,急診病患數基本上就可以減少一半,另外,建議推動居家醫療與安寧照護,讓老人們不必擠進醫院,也支持北市聯合醫院推行「全責護理」制度,將護理工作聚焦於專業,並由「照服員」協助基本照護,提升護理師的工作效率。「過去30年沒有徹底執行,醫療崩壞應從10年前就開始,外科、小兒科醫師都找不到人,如今護理師也出現這種狀況,這是一步一步環環相扣的醫療問題」。
▼蔡壁如為了救人「險搞丟女兒」 談30年護理生涯最後悔一刻!11歲童急性心肌炎被救回 家屬嗨抓「2隻活雞」當謝禮(影片源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