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軒表示,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圖/門諾醫院提供)
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醫師黃軒表示,一名45歲企業主被緊急送進加護病房,原因是「主動脈剝離」,而主動脈剝離的搶救時間只有幾分鐘之差,致命程度遠高於心梗、中風。黃軒表示,該男子的血壓長期在145/95間,誤認為可接受的範圍」,殊不知,這錯誤認知差點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他在重症醫療第一線30年,見證了太多血壓失控的危急個案,而這些原本是可以預防的。上述男子就是輕忽自己的血壓長期在145/95徘徊,卻認為「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而未服藥控制。
主動脈剝離的致命性遠高於常見的心梗、腦中風,黃金搶救時間非常短。此病的原因除了先天性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可能導致早發性的主動脈剝離外,主要風險因子為高血壓,其次是高血糖、高血脂、長期抽菸、生活壓力等,這些危險因子會使血管內膜產生動脈硬化,血管壁失去彈性而變得脆弱,成為主動脈及所有心血管病變的主因。
黃軒表示,研究顯示,早期干預可顯著降低心血管風險50~70%。其中,東南亞地區的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研究指出,與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高度相關。此外,華人特有的「怕吃藥」心態,常讓病情錯過最佳控制時機
他表示,過去30年,他在ICU見過太多遺憾。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只有4.5小時;主動脈剝離的搶救時間更只有分鐘之差。他提醒,理想血壓要控制在低於120/80 mmHg,若為高血壓前期者,應每3~6個月就醫檢查一次,若為高血壓確診患者,應依血壓控制情況,2週~3個月不等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