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胃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恐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圖/PIXABAY)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的高風險因子。減重醫師蕭捷健提到,近期他被診斷出嚴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該菌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病原體,而他完全沒有不適症狀,屬於「無症狀感染者」的活教材。對此提醒民眾,若確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與家人用餐時應避免共食,並使用公筷母匙,降低傳染風險。另外,生活裡很多癌症都不是天降橫禍,而是日積月累換來的果,有空時不妨去做個檢查。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分享,最近接受腸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感染嚴重幽門螺旋桿菌。由於沒有胃痛、胃酸逆流等不適症狀,看到檢查報告時非常震驚,心想「原來我們的身體可以這麼安靜地承受著,沒說話不代表沒事。」這次經驗也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並強調許多癌症,其實可透過預防來降低風險。
蕭捷健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傳染性,用餐時建議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將細菌傳染給親友。他分享案例,一位朋友無意間發現自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結果全家接受檢查後,發現連孩子也中鏢,讓她自責不已。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卻會慢慢地損傷胃黏膜,進而導致胃潰瘍,甚至發展成胃癌。因此一旦確診,應儘早接受殺菌療程,平時有空不妨去做個檢查,了解身體狀況。
根據衛福部資料,胃癌在台灣癌症死亡與發生人數中皆排名第八。研究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的風險是未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早在1994年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感染後若造成胃部慢性發炎,長期下來可能引發慢性萎縮性胃炎、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最終演變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