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陳佳鈴報導

適逢暑假期間加上天氣炎熱,不少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到海邊或游泳池戲水消暑!近日澳洲傳出一起離奇意外,一名男童在游泳池玩水,不久後因陽光曝曬,皮膚出現大面積紅腫與水泡,一般曬傷並不會像燙傷一樣嚴重,但男童的狀況已經需要接受燒燙傷治療,經醫師詢問才發現男童當時還吃了「檸檬」才會產生「植物光毒性皮膚炎」。
澳洲雪梨兒童醫院解釋,「植物光毒性皮膚炎」(Phytophotodermatitis),又稱「瑪格麗特燒傷」,是皮膚接觸到含有「補骨脂素(Furocoumarin)」的水果或植物汁液後,再接受紫外線照射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常見的高風險食材包括青檸、檸檬、橙、柑、葡萄柚與佛手柑。

此症狀通常在曝曬後約24小時開始出現,兩至三日內達到最嚴重程度,患者會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水泡潰爛,尤其兒童因皮膚敏感更容易受害。
醫師提醒,若皮膚接觸到上述水果汁液,應立即以清水與肥皂徹底清洗,並避免陽光直射。同時,民眾在夏季或戶外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預防措施:
1. 接觸水果後立即清潔,避免殘留汁液。
2. 避免邊處理柑橘邊曬太陽,降低風險。
3. 穿著防護衣物,減少皮膚直接暴露。
4. 適度使用防曬乳,阻隔紫外線作用。
醫界呼籲,雖然此類案例相對罕見,但一旦發生恐造成嚴重灼傷,家長與民眾都應提高警覺,避免因小細節導致意外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