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幾個月前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撰文指出,「環境荷爾蒙」在體內累積過多,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這些物質常見於一次性包裝、罐頭食品、塑膠容器等,其中可致癌的「戴奧辛」源自於燒塑膠,可能滲入周遭地區的土、雨水,污染食物後再由人類吃進。李唐越分享避免這些「環境毒物」的方案,除少用塑膠製品,也可補充維生素A、B、C、E等營養。
環境荷爾蒙干擾內分泌 長期暴露可能影響健康
李唐越說明,環境荷爾蒙恐對身體帶來許多危害,例如影響人體正常的荷爾蒙合成、降低或抑制體內荷爾蒙活性,部分較毒的物質不排除引發癌症。
李唐越提醒,生活中常看到的物品,如床墊、沙發、食品、保養品、罐頭、塑膠製品等,可能潛藏環境荷爾蒙危機,這些荷爾蒙通過空氣、水、食物等途徑進入人體並慢慢累積,長期下來導致內分泌系統受影響。
六大常見「環境荷爾蒙」 戴奧辛恐導致癌症
一、溴化阻燃劑(BFRs) :常見於家具,如床墊、沙發、衣物等。李唐越說明,它們可提高防火性,具有強烈的阻燃效果。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管處公告,BFRs中的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具有高沸點、高脂溶性的特性,化學結構與甲狀腺相似,可能影響胎兒或青少年的成長發育。
二、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鐵氟龍不沾鍋、烤箱紙、爆米花袋、漢堡的包裝紙、防水塗層,或是便當、自助餐使用的一次性免洗餐具等,都有可能含有PFAs;該物質具有防水、防油特性,但其半衰期約4至5年,易在人體堆積,有研究顯示會PFAs通過胎盤進入嬰兒體內。
三、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它們在食品中通常被用作「防腐劑」,透過抑制食物中的細菌和黴菌的生長,以達到維持品質、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
四、雙酚A(Bisphenols, BPA) :罐頭食品「容器」是人接觸到雙酚A的主要來源之一,多為在罐頭內襯使用,它可防止金屬因為和食品接觸而被腐蝕。
五、塑化劑(Phthalates):依不同強度和可塑性,有些塑膠製品(PVC)製程中會添加塑化劑,但塑化劑並非牢牢與PVC結合,可能會隨時間緩慢釋放,接著人們在使用過程中攝入。
六、戴奧辛(Dioxin) :燃燒塑膠類廢棄物,戴奧辛可能被釋放到空氣中,少數被人體直接吸入,有些還會隨風飄,再藉著與雨水降落到土壤或水源中,大部分的戴奧辛源自人類吃進「受污染的食材」,長期暴露恐引起免疫、神經、內分泌系統以及生殖功能的損傷,該物質也被分類為「人類已知致癌物」。
如何減少環境荷爾蒙危害?
李唐越建議,可使用玻璃產品代替塑膠製品,勿用塑膠製品裝熱食或微波,若非用不可,應選擇「1、2或5」標籤者,以防塑化劑危害。減少食用罐頭食品和加工食物,也可避免攝取雙酚A或羥基苯甲酸酯等。
此外,平時多補充維生素A、B、C、E,還有多喝水、多吃綠葉蔬菜、十字花科蔬菜,避免吃肥肉或在做飯時把油脂瀝乾,從飲食上保護自己。除飲食,也可讓室內空氣保持清新、勤洗手,或減少皮膚接觸環境荷爾蒙,如新衣服過水再穿、慎選塗抹擦洗的產品。
資料來源:李唐越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