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人工膝關節置換邁入AI時代。馬偕醫院今(22)日舉行全新「電腦機器手臂輔助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記者會宣布正式啟用,並分享最新成果。骨科醫師指出,醫院導入AI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技術,可在縮小傷口的同時精準切割,大幅降低出血與疼痛,術後恢復更快、併發症更少,減少輻射曝露與醫療成本,是膝關節手術的「導航革命」。
「時代在走,AI要有!」馬偕醫院骨骼疾病及關節重建科主任柳宗廷表示,人工關節置換術在1962年問世,目前全台每年約有2萬到3萬名病人接受手術,隨著科技進步,骨科手術朝「精準醫療」與「微創手術」兩大方向發展,而AI正好讓這兩者得以兼得。
他說,傳統手術全憑經驗與手感,新一代手術系統的特色在於無須進行CT掃描、僅以X光影像即可完成個人化骨骼模型建立。透過即時掃描與運算技術,就像從「紙本地圖」進化到「GPS導航」般,醫師能於手術現場即時掌握病人膝關節結構,進行高精度虛擬模擬與規劃,大幅縮短術前準備時間,減少輻射曝露與醫療成本。

63歲熱愛運動的盧女士就是受惠者,她今日到場大步向前走,向媒體展示術後成果。她說自己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導致O型腿變形16度,透過AI輔助手術成功矯正,術後隔天就能下床、兩週已行動自如,恢復相當良好,更盼盡速恢復爬山生活。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盧永昌表示,目前此設備已在淡水院區施作、盧女士就是首位手術受惠者,盼讓每位膝關節病友,不只是重拾行走能力,更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在活動,重新找回行動的自信與喜悅。今年底則預計引進AI機械手臂輔助脊椎設備,讓骨傷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