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5分鐘!日本研究:吃飯順序錯了 血糖飆高30mg/dL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眾多研究證實,進食順序攸關血糖數值。(示意圖/pexels)
眾多研究證實,進食順序攸關血糖數值。(示意圖/pexels)

 

進食順序攸關血糖。營養師呂美寶表示,研究發現,進食順序採先吃飯再菜肉湯的人,相較於先吃菜肉湯者,雖然只差5分鐘,餐後血糖卻差了近30 mg/dL。她建議,沒時間慢慢用餐的人,至少把飯延後5分鐘吃,除了能短期改善血糖,更能降低脂肪肝、癌症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呂美寶在其臉書表示,2025年2月發表的一項日本研究,以29名平均年齡32歲、血糖與BMI正常的成年人進行實測,將其區分為5組,讓他們吃相同的日式定食,包括白飯、魚、配菜、湯、甜點,再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追蹤其餐後血糖曲線。

她表示,這5組是依進食順序來區分,分別為1.先吃菜肉湯,15分鐘後再吃白飯。2.先吃菜肉湯,10分鐘後再吃白飯。3.先吃菜肉湯,5分鐘後再吃白飯。4.全部一起吃。5.先吃飯,15分鐘後才吃菜肉湯。

結果發現,先吃菜肉湯,5分鐘後再吃白飯組,血糖值為141.3 mg/dL,先吃飯組血糖值最高,達到169mg/dL,兩組相差28 mg/dL,而且只差5分鐘的時間。

呂美寶表示,在2小時的血糖增量面積(iAUC,餐後血糖的波動總量)的比較中,3組「先菜肉湯,後白飯」的 iAUC都小於先吃飯組。也就是,下半場再吃碳水化和物,能阻止血糖急升,並降低代謝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