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別再誤以為感染者都只會變瘦了!國外研究發現,部分愛滋抗病毒用藥,恐致感染者體重增加。36歲的小志(化名)6年前確診愛滋後,開始穩定用藥控制,但去年10月換了新藥後,未暴飲暴食的他卻突然體重增加;原以為是剛好換成大夜班工作、作息顛倒、稍微吃多了些所致,但身高僅170公分的他,短短半年內就暴肥25公斤、體重更從快80飆破100公斤,且血壓常飆升加上糖尿病史,讓他常常頭暈不適,決定就醫。
而小志回診時的發福模樣,連其主治醫師當下都「認不出來」,身體檢測更發現其血脂中的總膽固醇破1000 mg/dl(正常值應為200 mg/dl上下),後在調整藥物與飲食建議下,小志總算「消風」不少、血糖值與血脂降低,身體狀況也變好。
▲感染科醫師洪冬哲表示,他曾收治多名使用抗病毒藥物後體重增加的感染者。(圖/嘉基提供)
感染科醫師表示,近年國際研究顯示,愛滋感染者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後有體重增加的情形,而在國內臨床上也遇到不少個案。為此,明年將進行國內小型臨床研究,若與國際研究符合,擬將體重增加更明確的納台灣愛滋治療指引。
收治小志的嘉義基督教醫院感染科醫師洪冬哲表示,愛滋抗病毒藥物發展近年逐漸成熟,從最初1995年的雞尾酒療法、組合至少3種抗愛滋病毒,以10多顆藥物來有效控制,逐漸轉變成7、8顆到目前僅需1顆藥物。而以前的藥物副作用較大,的確容易出現嘔吐、體重減輕、肝功能變差、貧血、皮疹等情形,不過近年較新款的抗病毒藥物,臨床上卻發現有患者體重增加的情形,以他服務的醫院來說,像上述小志的個案,並非少數。
洪冬哲說,近年多項大型國際研究顯示,愛滋感染者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後有體重增加的情形,美國更在今年修改愛滋治療指引,特別針對部份藥物把「體重增加」加入副作用提醒。
他說,感染者體重變胖的因素很多,除用藥恐使脂肪分佈異常外,也攸關感染者日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加上感染者年紀漸長情況下,代謝本身也會變慢,加上三高等因素,所以以往並未正式納入治療指引。另外,也要看患者體重是否跟原先身形相符,有的患者在發病時會變瘦、病毒量獲控制後而體重回升;甚至有患者是因健身、為使肌肉量增加而增重,這些因素都要考量。
另外,台灣露徳協會今年也曾對300多位感染者做過用藥副作用調查,結果顯示3成感染者覺得用藥後有食慾變好、體重增加的狀況,卻有半數感染者沒意識到體重增加與用藥可能有關,從未與醫護人員或個管師進行討論。
不過,感染者體重若超標太多,恐怕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洪冬哲建議感染科醫師在患者回診時可從肝、腎、糖化血色素、BMI等數值來觀察外,若目前抗病毒用藥促使患者胃口變好,也可透過藥物調整來做改善。目前國內常用的抗病毒藥物約4款,他明年將進行國內小型臨床研究,來確認是否與國際研究符合,以進一步討論是否將「體重增加」的副作用,更明確的納入台灣愛滋感染者抗病毒藥物治療指引、更新至仿單中。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表示,疾管署應考量增加感染者的經濟或健保補助,才是真正促進感染者權益。(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感染者條例第21條修改發起人、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研究員葉柏岑表示,他所接觸的感染者治療個案中,的確也是有體重增加者,而以現況來說,目前部分抗病毒藥物,的確是有變胖可能。不過他倒認為,疾管署可明定感染者回診都要量測體重,以便監測或檢視與其抗病毒用藥間的關聯性。
另外,葉柏岑認為該重視的是,感染者相較於一般人,在相同BMI的狀況下,本就有可能體脂肪組成較高現象,而研究更顯示,體重過重將導致感染者有更高的多重共病風險(如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但所相關就醫與治療費用如自費、器材須單次使用等遠比一般民眾高,反造成經濟上的負擔。疾管署應考量增加感染者的經濟或健保補助,或是收費與一般人相同,才是真正促進感染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