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於本週五(11月7日)登場,台灣人冬令進補潮降臨,但非洲豬瘟禁宰令導致「全台缺豬」,想買豬肉進補恐得等到7日下午部分縣市黃昏市場才有得賣。臻品中醫診所院長陳勇利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不必執著補肉,反而應注重血液循環,採用溫補與食療方式更合適。(陳韋帆)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日本人泡溫泉時,常在頭頂放熱毛巾,從中醫角度來看,大有學問。中醫師吳宏乾指出,許多女性容易氣血不足,泡澡時血液會集中到肌肉和骨骼,頭部可能出現缺氧,經常泡到一半就頭昏。若在頭頂百會穴放熱毛巾,能補陽氣、減緩頭暈。另外,他也分享泡澡的黃金時間,建議每次15分鐘,溫度約40到42度。
中醫師有望使用超音波!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新任理事長今(27)日表示,目前已有62位中醫師加入超音波醫學會,未來有望使用超音波作為診斷輔助工具。衛福部則回應,近期將邀集中西醫,確認培訓狀況,取得共識後再上路。
減重也要看「五行」?減重是不少人一生的課題,但總是成效不彰甚至導致腰痠背痛?中醫師章晉瑋表示,這些困擾可能與「體質」密切相關。中醫觀點中,減重不只是數字下降,更是讓身體回歸平衡的過程。古老的「五行」理論,可能是解鎖健康瘦身、告別疼痛的關鍵之一。(記者:簡浩正)
炎炎夏日,不少民眾習慣以冰品消暑,但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這一口清涼可能暗藏致命危機。中醫師艾莉絲近日在
照鏡子看看自己臉上的紋路,「這3條」恐是心臟病發出的警訊!中醫師黃千瑞指出,從臉上的「懸針紋」、「山根橫紋」或「冠心溝」就能觀察到有無心血管問題,不過臉部特徵雖與心血關疾病相關,但醫師並不會單以此作為診斷依據。
許多在異地工作、求學的上班族與學生,每次返鄉就會發現皮膚開始長疹子,或是鼻子、眼睛搔癢,甚至鼻塞到難以入眠,嚴重時更影響日常生活。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郭彥碁醫師指出,這些症狀不單只是外在環境刺激所致(如外感風熱,症狀表現為皮膚紅疹、搔癢),更與體質息息相關(如陽虛體質,症狀表現為容易怕冷、抵抗力差、鼻塞鼻涕),這些狀態讓患者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症狀也可能隨季節或飲食而起伏。
明日就是24節氣的「秋分」。中醫師表示,涼飆起夕,閑境入幽情。秋分之後北半球白天逐漸縮短,黑夜逐漸加長,氣溫也會隨之下降。秋分正值秋季的中點,既有秋高氣爽的舒適,也開始出現「燥」的特質,使人出現咳嗽、皮膚乾癢等症狀,建議可透過中醫介入包括藥膳茶飲、穴位按摩等方式緩解。(記者:簡浩正)
「明明吃得不多,體重卻一直增加,月經也亂七八糟。」中醫師章晉瑋表示,這樣的煩惱,在門診中經常聽到女性朋友提起。這些困擾很可能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有關,臨床上常見肝氣鬱結等體質;應瞭解失調的原因,輔以中醫調理緩解。(記者:簡浩正)
近年來,熬夜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因為工作壓力、娛樂活動,還是單純的夜晚習慣。然而,長期熬夜可能對健康帶來嚴重影響,而這些影響不可小覷。
「醫師啊,我最近都覺得肩頸好緊,我是不是快中風了啊?」這是我們每天在診間幾乎都會聽到的話。五甲馬光中醫診所王維瀚醫師表示,肩頸痠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許多人因為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坐辦公室用電腦,或是維持同一姿勢太久,肩頸越來越緊繃,從偶爾的痠脹發展成持續的緊繃疼痛,甚至頻繁引起頭暈和頭痛,並且影響睡眠品質,想改善肩頸酸痛?這篇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