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陣陣麻油香總令人食指大動!麻油能入肝腎、潤五臟、益精血,適合需要補腎的冬天,並能帶出食材的溫和藥性,麻油加薑還可提升代謝、增添溫暖效果,因此藥膳補湯少不了麻油,許多女生也愛吃麻油料理補身體。
21日為二十四節氣的冬至(農曆十一月廿一),天氣冷颼颼,想必不少家庭會應景煮碗湯圓暖身暖胃,不過若吃多也有可能變胖。中醫師表示,4顆甜餡湯圓相當於一碗白飯的熱量,建議可加些桂圓、紅豆等料來補氣養血幫助睡眠。此外,湯圓吃太多,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記者:簡浩正)
明日就是24節氣的「冬至」了,也是倒數第三個節氣。今年冬季氣溫變化大,同時伴隨零星降雨,讓氣候更加濕冷。中醫師提醒,冬季是「養陽」的重要時機,而冬至更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建議民眾作息可調整為「早睡晚起」,避免清晨等低溫時進行戶外運動;最後日常保暖務必注意「頸部、腹部、足部」三部位的保暖。(記者:簡浩正)
本週六就是24節氣的「冬至」了,也是倒數第三個節氣。每年冬至過後到大寒期間連續3個第9天是1年中最冷的時候,中醫稱為「三九天」。此期間人體陽氣始發、皮膚乾燥、毛孔收縮、血液循環不良,傳統中醫認為這時在皮膚敷貼辛散溫熱藥物,例如元胡、白芥子、附子、乾薑、細辛等,藥物滲入體內的效果會較平時好。(記者:簡浩正)
明日11月7日將迎來24節氣的「立冬」,也代表著冬日降臨。中醫師表示,立冬陽氣潛藏而陰氣始生,適時的進補可強健體魄、提升免疫力;雖常見「食補」和「藥補」,但仍視個人體質決定,才不會愈補愈過頭。另,除了常見的藥燉排骨、薑母鴨外,其實「酸辣湯」也是一種溫補,可助開胃、促進食慾。
什麼是冬季癢?冬季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冬季濕疹,是冬季常見的皮膚病。因天氣乾冷,血管收縮、皮脂腺分泌下降,皮膚容易乾燥發癢。
天冷喝杯薑茶吧!薑是我很喜愛的食材,很多人在快感冒、經期不適時喝薑茶,其實女生喝薑茶好處多,除了黑糖薑茶也可試試5款養生薑茶。
平時白帶特別多,一吃冰就嚴重經痛,還有局部發炎不癒的問題?很多女生都有這些宮寒的特徵,其實天氣漸涼,現在正是養成「暖宮」習慣的最佳時機,溫暖子宮不僅可以助孕,還能助妳遠離婦科疾病!
懷孕生產後經常忘東忘西,是不是真的「一孕傻三年」、「產後變笨」造成「媽媽腦」?其實只要掌握原因並加以調理,就有助於恢復腦力囉!
換季皮膚乾癢發作原因大公開!換季時氣溫與濕度急劇變動,讓皮膚水分流失,角質層保水力下降,導致乾燥、發癢、泛紅。春秋兩季特別容易因溼度起伏大而引發皮膚不適。
當秋風起,天氣轉涼、天色變暗,有些人開始感到莫名的憂鬱、胸悶、提不起勁。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秋天變得特別情緒化,甚至食慾不振、疲憊無力,這可能不是簡單的「秋乏」,而是「季節性情緒疾患」(SAD)。
秋冬天氣轉濕冷,皮膚也開始拉警報!像是乾癬、皮膚乾癢、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和汗皰疹等皮膚問題容易反覆發作,寒氣侵襲致毛孔閉縮,不易排汗,皮膚更容易乾癢,若壓力大、飲食不節、加上作息不規律,皮膚疾病很可能再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