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頭號元凶是「吃太甜」!1週喝幾杯飲料會傷腎?名醫公布驚人數字
  • A-
  • A
  • A+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直言,台灣年輕型糖尿病患比例大幅增加,和年輕人愛喝飲料的文化脫不了關係。(示意圖/資料照)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直言,台灣年輕型糖尿病患比例大幅增加,和年輕人愛喝飲料的文化脫不了關係。(示意圖/資料照)

高油鹽糖飲食被證實會傷腎,過去老一輩聽到有人洗腎,通常直覺「吃太鹹」釀禍,因為吃太鹹會導致高血壓,增加洗腎風險。腎臟科醫師表示,如今吃太鹹已經退居國內洗腎原因第二名,「吃太甜」變成頭號主因,每週喝超過3杯手搖含糖飲料,8~10年後恐身陷傷腎危機。

台灣飲料店和超商密度全球第一,人手一杯是上班族和學生的小確幸。不過腎臟科名醫洪永祥示警,46%洗腎患者走進血液透析室的主因是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腎損傷,糖尿病腎病變已是導致國人洗腎的頭號元凶,年輕人恐將為「嗜甜」付出相當大的健康代價。

洪永祥透露遇過一名年輕患者,對方南下美食之都台南就讀大學,4年期間不但經常享用小吃,還喝了4年的含糖飲料,每週平均喝4~5杯,搞到全身都是病,痛風、脂肪肝、代謝症候群上身,體重增加20公斤,且腎功能急遽惡化,差點要洗腎。據稱後來他回到台北生活,改掉飲食習慣,嚴格控糖,半年後腎功能慢慢恢復,蛋白尿也有改善。

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2019年公布的台灣第二型糖尿病年鑑,2000~2014年糖尿病人數增加2.6倍,20歲以下年輕型糖尿病患比例大幅增加。洪永祥直言,這跟年輕人喜歡喝飲料的文化脫不了關係。

洪永祥還說,坊間流行的手搖杯可能比罐裝飲品更加危險,因為手搖杯慣用的是「果糖」,其代謝方式和葡萄糖不一樣,果糖依賴肝臟代謝,過程中會轉換成三酸甘油酯,變成脂肪,持續堆積會導致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的最大元凶)。

洪永祥說明,手搖飲的果糖在代謝時會產生一種副產物「腺嘌呤」,嘌呤即所謂的普林,會使尿酸升高,最後演變成痛風。根據一份研究,每天喝1~2杯糖飲的人,比1個月喝不到1次的人,高尿酸血症比例增加85%,痛風導致的腎病變也名列國內洗腎前五大原因。

喝飲料超過10年,痛風、糖尿病、洗腎風險大增。洪永祥引據一篇2021年的研究指出,腎功能衰退跟含糖飲料的攝取量成正比,文獻最後指出,每週飲用超過7杯就是危險劑量。

他又引據2019年另一篇涵蓋3003名受試者(均齡54歲嗜糖飲中年人)的研究表示,這些人原本沒有糖尿病或腎臟病,經過8年,3003人之中有185人(約6%)發生慢性腎衰竭,腎衰竭的風險比一般同年齡者高出6成。該文獻分析含糖飲料和腎衰竭的關係,主要在於糖飲造就肥胖、痛風、第二型糖尿病。

大家可能好奇,一個健康的人每週喝幾杯含糖飲料,未來可能陷入傷腎危機。洪永祥指出,國內多數學者建議每週不要喝超過3杯含糖飲料,年輕時如果稍微喝多,可能還好,頂多覺得有些水腫;若持續喝下去,30歲之後腎功能會衰退得比一般人快;到了40多歲可能成為洗腎候選人。

洪永祥提醒,每週喝超過3次飲料,將來就會面臨傷腎的風險;每週喝超過7次,將來傷腎的風險「極高」,這裡所指的「將來」並不會太久,大概就是8~10年光景。慢性腎衰竭患者最好完全不要喝飲料,若是健康的年輕人想解嘴饞,可選擇減脂、低熱量的飲料,如低脂鮮乳、無糖豆漿、無糖茶飲、氣泡水、黑咖啡、無糖杏仁茶等,熱量計算上以每100cc低於60大卡為佳,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00大卡。最後他呼籲大家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飲料偶一為之,不要經常喝。

▼【大家每天都在喝含糖飲料真的會傷腎嗎?為何有年輕人喝含糖飲料喝到差點洗腎?最新研究一週喝幾杯?連續喝幾年就會傷腎臟?可有較健康喝飲料的方法?】(影片來自YouTube-腎寶思樂腎臟專科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