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升溫單週釀38死 「清冠一號」可否繼續吃?中醫曝1關鍵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中醫師指出,保持防疫習慣有助於避免感染相關病原。(示意圖/資料照)

▲中醫師指出,保持防疫習慣有助於避免感染相關病原。(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悄悄升溫,疾管署18日指國內疫情處流行期,上週增623例併發症個案、38例死亡,個案數幾乎呈翻倍成長。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保持良好的睡眠與運動習慣,有助於避免感染,也針對藥物「清冠一號」、中醫的治療方向做出說明。

邵禹豪在臉書粉專「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 」分享,最近新冠疫情在台灣死灰復燃,同時間還加碼了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黴漿菌等等病原,「加上解除口罩禁令,許多咳嗽的人,依舊沒有帶著口罩,推測也加重了傳播速率」。

邵禹豪建議「對於害怕感染的人,請保持疫情的防疫習慣,勤洗手、戴口罩,同時避免觸摸到眼口鼻,避免病原入侵人體」,透過維持良好的睡眠與運動習慣,有助於避免感染。

邵禹豪說,《內經》中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簡化來說,身體的免疫功能如果能穩定運作,理論上就不會受到外來病邪的入侵,或頂多就是門前路過,不至於形成什麼大礙。他補充,無論是新冠、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咳嗽、頭痛、喉嚨痛,「中醫的治療思維,從來就不是單純依照病原或是症狀,而是依照中醫理論,判斷出患者各臟腑的表裏虛實,制定出合適的處方」。

邵禹豪舉例,如出現風寒的脈象,無論是因為天氣轉換而皮膚癢、冷熱交替而鼻子過敏、莫名流汗後而筋骨痠痛,或是被家人傳染感冒而咽喉乾癢,他都有可能會開立同一個方劑處理,「中醫從來就不是特效藥思維,而是觀察臟腑氣血盛衰,進一步糾正偏差的樸實思維」。

至於清冠一號還可以繼續吃嗎?邵禹豪表示,清冠適用早期病毒株,並不一定適合最新型病毒株,而且現在的新冠肺炎症狀也大不相同,更常是輕症或無症狀,清冠的藥物已不適用目前病毒。清冠一號改自荊防敗毒散,加上肺系清熱藥而成,建議「民眾若有不適,可就醫診斷,讓醫師靈活拿捏加減,設計出專用處方,加速患者的症狀緩解」。

有教授質疑清冠一號的相關說法,邵禹豪回應,「確實從『現代研究』而言,黃芩、魚腥草具有抗病毒的功能,我在臨床上也很常使用兩味藥物,並依照中醫四診後斟酌劑量」,並表示自己沒有反對清冠一號的所有藥物,反對的是「無差別」使用清冠一號,靈活的加減運用,才能給患者更好的治療。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