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空污世代下 不只罹肺癌風險高!權威醫:人類有了這些變化
  • A-
  • A
  • A+

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有些民眾戶外仍戴口罩是為了防空污、PM2.5霧霾、灰塵或沙塵等。(示意圖/資料照)

▲有些民眾戶外仍戴口罩是為了防空污、PM2.5霧霾、灰塵或沙塵等。(示意圖/資料照)

其實可以發現,早在COVID-19疫情前就有不少民眾出門時習慣戴上口罩,除了是在密閉空間預防飛沫傳染外,還有的是想避開空氣中那看不見的有害物質。隨著工業和科技等發展,或自然環境因素,全球有許多國家都有空污問題,台灣也不例外!空污會使人類咳嗽、氣喘和提高罹患肺癌風險等,其實也悄悄讓人類的下一代開始長得不一樣。我國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為適應環境,所以人類的基因開始改變,甚至可以說是環境變化後,人們所付出的代價。

就目前所知道的,空污會使人們容易咳嗽、罹患氣喘、長皺紋和罹患肺癌風險提高等,但長年累積的髒空氣,其實也讓人們的身體悄悄產生變化,甚至讓人類的下一代開始長得不一樣。我國基因權威醫師、台北榮總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許多人都會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空污這麼嚴重,人類會不會像沙漠裡的駱駝一樣,慢慢演化出長長的睫毛,或更濃密的鼻毛,好幫助過濾髒空氣呢?」這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張家銘醫師直言,雖然目前還未觀察到明顯的外型變化,但不代表人類的身體完全沒反應。

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在空污的時代「隱形適應戰」裡,其實「我們的身體,正在髒空氣中尋找活下去的方法。」(圖/資料照)

▲基因權威張家銘醫師表示,在空污的時代「隱形適應戰」裡,其實「我們的身體,正在髒空氣中尋找活下去的方法。」(圖/資料照)

「進化,通常不是長出什麼超能力,而是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比較能活下』。」張家銘醫師解釋道,人類可能不會突然睫毛變長、鼻毛變粗,但內在的,像是基因、細胞裡的解毒工廠,其實已經開始篩選出「比較能抗污染的人」。那究竟誰比較能抗污染呢?醫師表示,其實在這場空污時代的「隱形適應戰」裡,有個基因名為GSTP1,它正成為關鍵角色!張家銘醫師補充道:「就像我們身體裡的『解毒工廠』,這個基因負責生產一種叫「谷胱甘肽-S-轉移酶P1」(GSTP1)的酵素,幫助我們分解、排除空氣中的毒物,比如柴油廢氣裡的多環芳香烴(PAHs)、氮氧化物(NOx)等。」

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工廠」效率都一樣,張家銘醫師表示,GSTP1基因有不同的形態,有些人天生工廠機器比較強,稱為「Ile105型」,在面對污染時,解毒速度快且受傷害也較輕;有些人體內的工廠機器性能較差,稱為「Val105型」,處理污染物比較慢,面對空污,肺可能受損更嚴重。醫師補充道,還有研究發現,在某些污染嚴重的地區,「工廠機器性能比較差」的Val105型基因比例,好像比空氣乾淨的地方還高,這讓科學家很好奇,「是不是因為長期住在污染區,這些『比較能撐過去』的人留下來,把這類基因傳給了下一代?」

空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過敏、呼吸道問題、罹患肺癌風險提高和氣喘等。(示意圖/資料照)

▲空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過敏、呼吸道問題、罹患肺癌風險提高和氣喘等。(示意圖/資料照)

「這是一種進化嗎?還只是因為這些地區的人群流動、遷徙造成的偶然現象?」醫師直言,目前相關研究還沒有一個定論,但這確實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身體,正在髒空氣中尋找活下去的方法。」張家銘醫師整理出目前人類在空污世代的變化,如下:

孩子一出生,就已經不一樣了!

對空污的「適應」,其實不只是在成年人身上發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新生兒一出生,可能就已經帶著這些「髒空氣的印記」。

研究發現,孕婦若長期暴露在空污中,不只是早產、低出生體重的機率變高,連胎兒的基因表達、肺功能發育,可能都跟空氣乾淨地區的嬰兒不一樣。有些孩子還沒出生,他們的肺,可能就已經比別人「輸在起跑點」。

醫師直言,這些變化,或許不會讓你一眼看出這個孩子「長得跟別人不一樣」,但他們體內調控免疫、解毒的基因,可能已經開始朝著「應付污染」的方向微調。

肺、皮膚,都在提早老化。

張家銘醫師表示,除了基因,我們每天呼吸、每天接觸空氣的器官有肺和皮膚,其實它們也都在悄悄變化。

住在空污嚴重地區的孩子,肺功能發育比較差,長大後可能比別人更容易喘; 中年人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比住在空氣好的地方還快; 皮膚長期暴露在細懸浮微粒和廢氣下,容易發炎、長斑、提早老化; 眼睛、鼻子,也變得越來越脆弱,過敏性鼻炎、乾眼症,幾乎成了現代都市人的「標配」。 

這些變化,不會突然把我們變成另一種人,但它確實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健康,甚至改變我們的「老化速度」。

我們的未來,會變成怎樣的人?

醫師笑說,滿多人問他:「會不會再過幾百年,人類真的會長出特別長的睫毛、特別粗的鼻毛,好對抗污染?」他直言,目前不太可能出現這麼誇張的變化,但如果污染持續幾百年,我們可能會變成這樣的人:

肺功能年輕時達到更高峰,好延緩提早老化; 鼻腔過濾功能變強,比如鼻毛變得稍微濃密一點; 皮膚的抗氧化能力變好,不容易長斑、老化。 這些變化,可能不會一夜之間出現在我們臉上,但它可能早就在我們細胞裡、基因裡,默默啟動了。

我們正在付出的代價

人們常說:「環境在改變!」張家銘醫師語重心長表示,其實人類自己也在變,包括我們的肺、我們的皮膚、我們的基因,甚至我們的下一代,都在這場空污時代的「微型適應」中悄悄調整。

面對環境的變化,其實人類也在變甚至「進化」,其中看不到的就是基因和細胞的變化。(示意圖/資料照)

▲面對環境的變化,其實人類也在變甚至「進化」,其中看不到的就是基因和細胞的變化。(示意圖/資料照)

這些變化,有些是看得到的,像是:咳嗽、長斑。有些則是看不到的,像是:細胞裡的GSTP1解毒工廠,正默默開工,努力保護你不受傷害。張家銘醫師表示:「我們或許無法因為空氣變髒,就突然擁有什麼超能力,但我們的身體,其實一直在想辦法幫我們適應這個變化的環境。而我們能做的,不只是被動接受,還可以透過保養、鍛鍊、保護自己,讓我們活得更久、更健康。這是我們與環境共存的韌性,也是我們對自己和下一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