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潘靚緯報導

癌症治療研究又有新進展!德國萊布尼茲電漿科學與技術研究所(INP)的科學家,在一項合作研究中證實,「冷電漿」(cold plasma)技術可以成功摧毀深藏在組織內部幾毫米的腫瘤細胞。研究中更首度揭示冷電漿殺死癌細胞的關鍵分子機制,替未來運用冷電漿技術的癌症手術上應用,奠定了基礎。

根據《每日科技》(SciTechDaily)網站報導,「冷電漿」是一種離子化氣體,能產生大量具高度化學活性的分子,統稱活性氧和活性氮。這些分子可以強力影響決定腫瘤細胞存活或死亡的過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莉亞·米巴赫(Lea Miebach)解釋:「電漿在組織中的效應非常複雜且鮮為人知。」。
為此,研究團隊開發一種能模仿真實腫瘤組織的3D水凝膠模型,進行模擬試驗,驚人的是,研究中發現,過去被認為在治療中扮演重要腳色的活性成分「過氧化氫」,即使被移除,電漿殺死癌細胞的效果仍非常強,能真正深入組織、扮演關鍵殺手角色的反而是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等壽命極短的分子。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這項研究最具潛力的,是用在癌症手術的後續治療。研究團隊在另一個模型中,模擬了手術切除腫瘤後的傷口,用電漿對殘留的腫瘤細胞進行精準治療。結果顯示,電漿在手術中展現強大的殺滅效果,尤其針對已擴散到周圍組織的癌細胞,非常有效果。此一發現,為未來利用電漿技術如何在手術中扮演「清掃」的角色、預防術後復發,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INP電漿醫學研究計畫主持人貝克舒斯教授(Prof. Dr. Sander Bekeschus)總結表示,「我們越了解是哪些分子在組織中發揮作用,我們就越能精準地將電漿設備用於特定類型的癌症治療。」,由於這項研究是使用已獲得醫療許可的「kINPen電漿噴射器」進行,長遠來看,用冷電漿的方法將有望使癌症治療變得更有效、更精準,同時也更溫和,減少副作用。這項突破性成果,已發表於《生物技術趨勢》(Trends in Biotechn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