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男後背痛!檢查驚「胰臟癌」 醫示警:別吃「1類食物」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胃痛。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醒,若上腹或背部出現持續性疼痛,應盡快做檢查。(示意圖/PIXABAY)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胃痛。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醒,若上腹或背部出現持續性疼痛,應盡快做檢查。(示意圖/PIXABAY)

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易察覺,發現時多已晚期,因此被稱為「無聲殺手」。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分享案例,一名患者出現持續性背痛,檢查發現胰臟尾部長了0.5公分的腫瘤。他提醒,若出現上腹痛症狀,多數人會認為是胃痛,只要疼痛持續未改善,應趕緊做檢查。最重要的是「不要吃糖」,降低胰臟癌的發生風險。

蕭敦仁在節目《祝你健康》提到,胰臟分成頭、中、尾,共3個部分,發生機率以頭部最高,依序為70%、20%、10%,而位置不同,症狀也不一樣,例如頭部的症狀包括黃疸、茶色尿液,若發生在尾部比較麻煩,有時會用疼痛表現,甚至痛到背部。

蕭敦仁分享案例,一名生物學教授在57歲時,感覺到持續性的後背疼痛,就算變換姿勢,疼痛感也不會改善,驚覺不對勁,趕緊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發現胰臟尾部長了0.5公分的腫瘤,所幸及早發現,開刀切除,如今過了5年,狀況都很不錯。

蕭敦仁進一步說,胰臟癌常見症狀是上腹痛,一般人會先想到胃部問題,若出現上腹疼痛,醫師通常會先做胃鏡檢查,確認沒異狀後開立藥物,患者2周後狀況若仍未改善,痛感依然持續,就要做進一步檢查。另外,飲食方面少吃糖類,有助於降低罹癌率。

錢政弘也曾指出,胰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血糖,使油脂能夠消化吸收。若長期大量攝取甜食、高油脂與精緻澱粉,可能增加胰臟癌的發生風險。而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2倍。

▼【祝你健康】胰臟癌"6難"易誤判! 內臟脂肪長到"這器官"會出事?“脂肪胰”變”胰臟癌”風險增6倍!(影片來自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