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鮮肉「常加班、壓力大」萌生想不開念頭!醫揭「2關鍵」嘆年輕化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新北報導

壓力大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壓力大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世界自殺防治日剛過,民眾都要珍惜生命。一名20多歲的科技業新鮮人因連續加班,以及績效壓力陷入情緒低落與自我懷疑,萌生想不開念頭,雖嘗試藥物治療但副作用使其難以持續。評估後醫療團隊介入穩定規劃藥物,同時安排心理諮商,協助他學習壓力調適與職場應對;另導入 rTMS(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作為輔助,所幸情緒量表明顯回升,約一個多月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根據衛福部2024年十大死因報告顯示,自殺(蓄意自我傷害)再度進入我國十大死因,其中在15–24歲與25–44歲兩組年齡層中,更高居第二名,呈現年輕化趨勢。

恩主公醫院精神科醫師王品洋表示,從臨床和統計顯示導致自殺的兩大關鍵:第一是憂鬱症或憂鬱情緒的累積,第二是生活壓力疊加,青壯年族群常見的壓力源包括學業與初入職場的不適應、人際情感的衝突與挫折、社群媒體帶來的比較與負評,以及家庭與經濟責任等,長期下來會推升危機,讓人逐漸陷入憂鬱、焦慮,甚至萌生自我傷害的念頭。

他說,rTMS為非侵入性治療,透過線圈在頭皮上產生磁場,刺激與情緒調控相關的大腦區域,臨床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憂鬱與認知低落明顯改善。rTMS並非取代、而是與「藥物+心理治療」的互補選項,特別適合對藥物反應有限、或無法耐受藥物副作用者。治療設計會同時檢視睡眠衛教、作息與壓力源,並在症狀緩解後持續以心理諮商鞏固職場與人際調適,降低復發風險。

王品洋醫師說明,rTMS (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為非侵入性治療。(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王品洋醫師說明,rTMS (重複式經顱磁刺激治療)為非侵入性治療。(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如何判斷該不該就醫?王品洋說,若明顯的情緒低落超過兩週、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並影響到睡眠、食慾、社交或工作學業表現,就應盡早求助。平日也可運用線上自評量表做初步篩檢;即使尚未達疾病診斷,專業人員亦能提供壓力管理、環境調整與因應技巧,避免小火苗變大火。

衛福部近年也推出「15–45 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部分名額每人三次政府補助的免費心理諮商(僅收掛號費),服務項目包含情緒與人際困擾、親職教養、伴侶諮商、學業、工作、感情等壓力調適。15歲到45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民眾,可以洽詢衛福部專屬網站 ( https://sps.mohw.gov.tw/mhs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