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蔡依林9點半睡最健康?醫揭「最佳入睡時間」心血管疾病風險大降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蔡依林日前曾提及自己9點半上床睡覺。(圖/華納音樂提供)
蔡依林日前曾提及自己9點半上床睡覺。(圖/華納音樂提供)

天后蔡依林一句「9點半上床睡覺」,日前引發討論,更有夜貓族自發性早睡運動。對此,家醫科醫師李唐越引述國外研究結果顯示,晚上10時至11時睡覺,對心血管健康最有利。

蔡依林為宣傳新專輯《Pleasure》,日前邀請音樂圈好友青峰、蔡健雅對談,話題中聊到青峰看Jolin紀錄片,對於她狀態非常好心生羨慕,而蔡依林本人稱是今年去美國受到時差影響,累了就9點半左右睡,結果發現連續兩三天後起床超漂亮。

李唐越說,根據《European Heart Journal – Digital Health》期刊的一項英國研究,分析逾88000名配戴穿戴裝置使用者資料顯示,在這段時間入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風險最低。若延後到午夜前(晚上 11-12 點)才入睡,風險上升 12%;超過午夜,風險更提高25%。研究結果顯示,過早或過晚入睡導致睡眠時間太長或太短,其實都會提高風險,給自己一點彈性,反而有助於放鬆入眠。

不過,李唐越也提醒,有些人其實入睡時間不算晚,卻總是睡不飽、白天疲倦,這時就要懷疑是否受到體內代謝狀態影響。收錄於 PubMed Central 的一項統合分析就指出,BMI 超過 25 的族群,發生睡眠障礙的風險比正常者高出 33%;而肥胖者(BMI ≥ 30)更是過重者(BMI 25–29.9)的兩倍。代謝異常本身就可能干擾睡眠,形成「越睡不好、越累、越容易吃多」的惡性循環。

李唐越強調,睡眠與代謝之間是雙向干擾。晚睡會影響荷爾蒙與血糖穩定,但體脂過高、血糖異常、慢性發炎也會反過來破壞睡眠品質。若長期睡不飽、白天總是提不起精神,即使調整作息也無法改善,就應從體脂率、血糖與發炎指標著手,透過抽血檢查與專業團隊協助,才能找出真正的干擾源,讓身心步入穩定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