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小學老師Alice(化名)在30歲時被診斷罹患 HER2 陽性乳癌。她勇敢接受標靶合併化療,完成療程後也重新規劃人生,追尋另一個夢想-成為母親。懷孕初期出現不適,她原以為只是孕期反應,直到有天走路不穩、頭暈加劇,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腦部。所幸有新一代藥物可用,二次抗癌成功。醫師提醒,乳癌的治療並非一次成功後就能高枕無憂,不能忽略復發風險一直存在。
自114年2月1日起,健保署正式納入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給付,適用於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及ER、PR陰性且HER2弱陽性乳癌的病友,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吳曜充表示,乳癌的治療並非一次完成後就能高枕無憂,復發風險仍然存在。有時癌細胞可能潛伏於體內,數年後再出現,特別是腦轉移,更是臨床上最具挑戰的情況之一。他表示,近年醫療科技進步,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的出現,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對許多患者而言,治療的目標不僅是延長生命,更希望能維持生活品質、重拾日常步調,真正回到原本的生活。
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洪琬瑜提醒,上述新型治療精準又具旁觀者效應,連帶消滅周圍潛伏的癌細胞。不過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與血球下降等,病友接受治療時需依照醫囑用藥,如有不適請立即詢問醫療團隊。
「我在病友會中常提醒大家,乳癌治療永遠有藥可用。」洪琬瑜說,即便是晚期乳癌,也不等於絕望;隨著治療不斷進步,只要及早介入,許多患者都能如慢性病般長期穩定控制。女性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不要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現代醫療強調「醫病共享決策」,建議患者與臨床醫師密切討論,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