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無糖可樂」能減肥?余苑綺曾日喝5罐 營養師:易上癮
  • A-
  • A
  • A+

記者許雅惠/台北報導

「無糖可樂」中的代糖,長期食用可能會出現愈吃愈甜的成癮情況(圖/實習助理編輯舒筑兒攝影)

▲「無糖可樂」中的代糖,長期食用可能會出現愈吃愈甜的成癮情況(圖/實習助理編輯舒筑兒攝影)

余苑綺不敵病魔離世,引發民眾對腸癌的關注,由於其弟余祥銓曾分享余苑綺不吃澱粉、不碰油,卻曾為了減重喝「無糖可樂」(Diet Coke)。「而且她一天是喝大概4、5罐,她基本上用那個代替水在喝。」《營養師輕食》江欣樺營養師表示,沒有糖,熱量確實近乎零,但其中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會讓人產生可以多吃多喝的錯覺,長期食用容易上癮,更會因為缺乏均衡營養素導致身體「內耗」,身體有病痛的人更容易因此免疫力下降,喝「無糖可樂」代餐對健康很糟糕。

余祥銓曾透露,姐姐余苑綺(圖左)過去曾為了減肥,每天狂喝4、5罐無糖可樂(圖/翻攝自謝金晶Twinkling Ting臉書)

▲余祥銓曾透露,姐姐余苑綺(圖左)過去曾為了減肥,每天狂喝4、5罐無糖可樂(圖/翻攝自謝金晶Twinkling Ting臉書)

余祥銓曾在節目《震震有詞》透露,余苑綺平常不吃澱粉、不碰油的,愛吃水果,吃東西時還會用熱水過油,吃炸物時也會用紙巾吸油,他還會開玩笑虧姊姊「神經病」。他也提到,余苑綺過去為了減肥,每天狂喝健怡可樂(Diet Coke),日喝4、5罐。

仔細觀察無糖可樂的成分,除了碳酸水、難消化性麥芽糊精、焦糖色素之外,就是磷酸、阿斯巴甜(天冬酰胺,Aspartame) (E951)及醋磺內酸鉀、蔗糖素(甜味劑)、香料、苯甲酸鈉、檸檬酸鈉、咖啡因等,其中阿斯巴甜、蔗糖素都是甜味劑也就是代糖,甜度可比蔗糖高出200倍。

阿斯巴甜 (E951)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圖/實習助理編輯舒筑兒攝影)

▲阿斯巴甜 (E951)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圖/實習助理編輯舒筑兒攝影)

根據香港消委會的資料,甜味劑是代糖的一種,指任何帶甜味的化合物,但不包括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或糖醇,主要作用是為食物添加甜味。部份甜味劑為人工合成的化學物,部份則從天然植物提取。其中常見的4種甜味劑,有3種屬於人工合成,包括醋磺內酯鉀(Acesulfame Potassium/ACE-K)、天冬酰胺(Aspartame)和三氯半乳蔗糖(Sucralose);甜菊醇糖苷(Steviol Glycosides)則由植物甜菊中提煉出來。

至於阿斯巴甜 (E951)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原料為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一般用在代糖汽水、口香糖、無糖糖果。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為阿斯巴甜制定的每日可攝取量為每日每公斤體重50mg,也就是以一個60公斤成人計算,要每天飲用37罐無糖可樂才會超標。所以,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對健康帶來太大影響。

常用於飲品的甜味劑甜度及建議攝取上限(圖/香港消委會提供)

▼▲常用於飲品的甜味劑甜度及建議攝取上限(圖/香港消委會提供)

常用於飲品的甜味劑甜度及建議攝取上限(圖/香港消委會提供)

江欣樺營養師提醒,雖然不會影響血糖,但長期取代正餐而營養不均衡,會讓身體嚴重「內耗」,因為蛋白質是人體許多賀爾蒙的前驅物,長期缺乏會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而缺乏葡萄糖會影響大腦活動力,血液中缺乏糖份,身體機制會從肌肉和肝臟轉換出肝糖,最後再從脂肪轉換酮體當能量使用,對身體很傷。而磷酸會讓人感覺有些「飽脹」,好像不會再多吃東西,甚至產生不會餓、不會胖的錯覺,心理上會慢慢依賴,變成上癮。

江欣樺表示:「如果把無糖可樂當減肥代餐,就像以前曾流行過喝『檸檬水』當代餐,那更糟糕。」長期食用無糖可樂,等於長時間在食用磷酸及甜味劑阿斯巴甜,不僅對我們的口腔及牙齒的琺瑯質會有一定損害,而人造的甜味劑更會讓人上癮。減重飲食的確大部分是降低熱量的手段,但飲食中的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的均衡配比顯得更加重要,若以無糖可樂當代餐,會嚴重導致營養素攝取不均衡,長期以往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掉髮、免疫力下降、倦怠等等身體問題。

江欣樺表示,長期把無糖可樂當減肥代餐會更糟糕,等於長時間在食用磷酸及甜味劑阿斯巴甜,不僅損害口腔及牙齒的琺瑯質,人造的甜味劑更會讓人上癮。(圖/江欣樺營養師提供)

▲江欣樺表示,長期把無糖可樂當減肥代餐會更糟糕,等於長時間在食用磷酸及甜味劑阿斯巴甜,不僅損害口腔及牙齒的琺瑯質,人造的甜味劑更會讓人上癮。(圖/江欣樺營養師提供)

同時也要提醒,雖然適量攝取並不會危害健康,但由於代糖不會被人體消化,對於一些消化系統比較敏感的人,食用後可能會有腹脹或肚瀉等情況。而且,味蕾是有習慣性的,長期進食甜食有可能會出現愈吃愈甜的成癮情況,所以代糖雖然沒有卡路里,亦不建議吃得太甜。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旗下的大型公眾健康研究報告指出,每天飲用含甜味劑的飲品,會增加患上循環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冠心病和中風。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